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22-23高一·全国·期末
1 .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参与夜宿之旅、夜游梁启超纪念馆感受梁氏家风、走进李叔同故居沉浸“叔同之夜”、于天津民俗博物馆体验“天后宫福缘夜”…越来越多博物馆推出夜游服务,游客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着文化与艺术的共生,共同点亮城市的文化灯塔,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一个个案例无不告诉我们(     
①文化在现代化生产力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当今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③文化与经济交融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④只有为商品注入文化因素才能提高其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1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 文化与生活
2 . 一个冬天让哈尔滨火出了圈,元旦期间哈尔滨旅游总收入超59亿元。东北因热情对待游客圈粉无数游客,冻梨摆盘、与东北虎打雪仗、鄂伦春族人上街、热气球、甜豆脑等哈尔滨欢迎南方游客的整活方式每天都不重样,引得不少南方游客涌向冰雪世界。由此可见(     )
①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凸显了文化生产力的优势
④维护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贵州台江县走出了一条“小而精”“小而特”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之路。每逢节庆,都会举办稻田捉鱼、吹笙踩鼓、篝火晚会等农耕民俗活动,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这不仅有利于形成旅游亮点、以差异化体验赢得市场,还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而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上述材料表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     )
①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②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把握自身文化的特殊性,增强当地文化旅游竞争力
④传承农耕文化,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7更新 | 5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开封积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成效显著。2024年元旦假期,开封市文旅接待量10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文旅综合收入58569.63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给游客带来一场场璀璨的烟花、一幕幕动人的意境、一个个感动的瞬间、一次次温暖的回忆,精彩的演出得到了各方认可。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中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②实景演出给人的壮美感受表明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③实景演出的火爆体现了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
④景区创新产品赋予文化新的基本内涵、彰显文化的魅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这里有“冷”与“热”的极致体验,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这里有“土”与“洋”的碰撞融通,中外文化交汇成新的交响;这里有“闯”与“创”的传承开拓,澎湃出新时代的活力迸发。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文化带动旅游火爆出圈,元旦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这表明(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具有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③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做强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美国的霸权文化总是充满着双标论调。在谈及俄乌冲突造成的平民死亡时表示:“很难想象,他们在乌克兰做了什么,很痛心……”而在谈及巴以冲突造成大量巴勒斯坦民众死亡时,态度却是:“现在已有平民伤亡,而且还会有更多的平民伤亡,事实就是这样,因为这就是战争,战争是残酷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就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现象
②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决定人们的实践
③一定的文化总会受到一定政治的影响
④美国的双标论调会阻碍问题的真正解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将龙的神圣与吉祥物的可爱有机融合的2024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龙”发布,该形象将广泛应用于海内外“欢乐春节”品牌活动中,并首次进行市场化开发和运营,为全球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带来消费新亮点。可见(     
①文化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
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11月19日,2023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在成都拉开帷幕,舞剧《大熊猫》作为开幕大戏正式首演。舞剧《大熊猫》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塑造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大熊猫形象,借大熊猫讲中国好故事,传递成都好声音。该剧以熊猫百丈心怀梦想、奔赴河山的追梦历程为主线,讲述了各物种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情怀、生命与自然的归宿。以点、线、面的舞台形式,成功展现了自然之美、生命之力、艺术之魅。这启示我们,优秀的文艺作品要(       
①立足社会实践,挖掘有感染力的素材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9 . 2023年12月1~3日,2023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暨创意设计博览会举行,1.3万平方米的展示现场,5大特色展区,300多家企业,100多位艺术家,“黑土特色+创意赋能”,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借这个平台,走近和了解黑龙江工艺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展会期间共达成17个签约项目,签约总额7900余万元。可见(       
①优秀文化能推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要搭建物质载体,营造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
③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不同时代的文化   ④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技艺和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目前,我国有中华老字号1128家、地方老字号3277家,具中,有701家中华老字号创立至今超过100年,从行业看,这些老字号广泛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20多个领域。从规模看,全国老字号年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在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文化引领、民族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华老字号的荣誉也不是一劳永逸。2023年11月,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此举就是通过“有进有出”的动态监管制度,确保老字号金字招牌的成色。此外,5部门还对981家中华老字号品牌予以“复核通过”,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以通过复核的中华老字号为重点,总结推广企业在消费促进、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典型经验,指导企业对照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进一步强优势、提品质、补短板,持续提升文化承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发挥中华老字号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相关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通过“有进有出”的动态监管制度,确保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成色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