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0 道试题
1 . 传统中国画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在世代生活中,因对美的自然渴望,为满足审美欲望表达,而模拟象形的图画创造。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文化传入,与本土文化产生碰撞融合,形成以宗教、神话传说为主的绘画创作,至初唐支配了中国佛教绘画风格近八百年的历史。材料中,中国绘画的产生和发展说明(     
①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交流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考前巩固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2 . 娃哈哈水瓶包装上都印有各地美景。在云南大理,包装上印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还配以“苍山不墨千秋画”的文字;在广西,水瓶包装上的“壮美广西好山好水”更汇集了桂林、河池等地的美景。网友被娃哈哈的细心所打动,在品味好水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地域风情,娃哈哈销售量一度大幅提高。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受者和受益者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新高考选考信息优化卷(二)政治试题
3 . 电视剧《乘风破浪》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普通人抓住商机,努力创造中国品牌的故事,颂扬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此剧播出后在网络上、在剧迷中引起了热烈讨论和广泛共鸣,好评如潮!由此可见,文艺创造要(     
①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保持公益性             
②与经济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
③立足时代发展所需,彰显时代精神所向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文艺作品品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在我国300多个地级城市里,大约2/3有“建设路”或“人民路”,超过一半的城市有“解放路”或“中山路”。“中山”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解放”“人民”用于纪念城市解放,而“建设”则大多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搞工业化建设的时代风气。由此可见(     
①路名承载着历史,有重要文化价值             ②城市路名文化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③我国城市路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时代变迁赋予路名新的文化内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日,茶与“一带一路”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200多名来自海内外的茶商、茶友齐聚一堂,共话茶文化。茶在中国历史久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不仅代表着中国形象和文化,更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纽带。关于推动茶文化的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趋同融合
②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交融
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5-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梧州市、忻城县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模拟政治试题
6 . 人文是城市的灵魂,经济是城市的体魄。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无锡,一方面保留和改造民族工业遗迹,借助高端品牌首店、设计师工作室等形式展示新潮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立足名曲“二泉映月”IP,生发“国乐之城”等新标签,创造新颖时代名片。这启示城市发展应(     
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决定城市更新与产业变革
②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③唤醒人民时代记忆,注重城市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人文经济相融共生,文化血脉为城市发展赋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最后一卷文综考试试题-高中政治
7 .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马面裙原来与马无关,而是因上身后与古代城墙外侧名为“马面”的防御结构相似而得名;蝴蝶扣、梅花扣、寿形扣,取其形,延其意,小小的盘扣也有这么多意蕴;唐制的雍容华贵、宋制的清雅含蓄、明制的端庄大气,折射不同时代气象……“新中式”的流行,就像是一扇窗,为人们开辟了解传统文化的新渠道。由此可见(     
①文化创意产业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②人民的生活是“新中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③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④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必须引入传统文化元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阜阳市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8 . 一首歌、一部剧、一顿烧烤,就能带火一座城。某地借势网红流量,坚持以人为本,深耕城市文脉,形成人文气息、产业气息和烟火气息相融相生的城市文旅新形态,真正把“流量”转化成“留量”。由此可见(     
①文化底蕴是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
②经济发展取决于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
③发展文旅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发展文旅要注重口碑传播,因为“流量”是“留量”的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嵊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测试政治试题
9 . 2023年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一从传承赓续数千年历史底蕴的文明瑰宝,焕发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彩,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下列选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联合国大会做出的决议对成员国具有强制约束力
②中国通过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联合国秉持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④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扩大的底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Ⅷ)政治试题
10 . 薅草锣鼓是恩施民歌中田歌的一种俗称。历史上,土家族地区山大人稀,单家独户劳力不足,加上野兽出没,糟踢庄稼,伤害人畜,土家人形成了互相换工、结伴成群、协作生产,并配以锣鼓敲击,既可作劳动的信息,消除劳作疲劳,又可起惊吓野兽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独具特色的“薅草锣鼓”。由材料可知(     )
①薅草锣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经济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
③薅草锣鼓是土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土家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④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文化因传承而具有时代价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9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随恩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二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