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支配和影响着经济和政治。(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S市政府印发《S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发展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围绕“文化旅游新地标、文创科技新高地、国际交流新窗口”目标定位,提出至2025年短期发展目标,并展望谋划了2035年发展愿景。从空间规划上,打造“一核引领,一带聚力,多区承溢”的产业功能布局(“一核引领”即环球度假区带动文化旅游区发展;“一带聚力”即打造北部产业带:“多区承溢”指产业发展备用空间承接更大的环球溢出效应);从产业功能定位上,构建“1+4”文旅商融合发展产业体系(“1”指聚焦主题旅游核心产业,“4”指重点发展培育IP设计、数字创意、潮流体育、演艺娱乐四大细分产业).着力打造国际旅游新消费目的地。《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指出,推动文旅和科技融合,打造一批“元宇宙十文旅”场景,引导沉浸式驻场演出场景、元宇宙文旅体验产品;鼓励文旅和教育融合,开发研学旅游路线;加快文旅和体育融合,培育时尚多样体育消费新场景;鼓励文旅与农业融合,构建精品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依托副中心图书馆、剧院、大运河博物馆建设,丰富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依托古城保护,推出古城主题文化探访线路。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说明《行动计划》总体思路是如何设计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落实《行动计划》重点任务的意义。
2024-02-08更新 | 53次组卷 | 5卷引用:必修4 《哲学与文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也就升格为“地球节”,为全球提供了共享喜乐和繁荣的机会。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内涵和典型的东方哲学意味。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还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是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也是提振全球经济的最大贡献者。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为富舍中国元素的特色消费品提供了在国际市场上展示的舞台。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外国人体验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魅力,会有更多的书法、绘画、音乐等在国外传播,推动中国文旅产业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春节成为“地球节”的意义。
(2)在2024年春节来临之际,我同某驻外机构将举办庆祝活动,与各国友人共庆新春佳节。请你为该机构策划本次活动方案,简要注明活动主题、形式。
4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增加对教育文化事业的财政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全国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过2.18亿,为国家各方面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是因为(     
①文化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先导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政治发展有重大影响
④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2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麦克风,“内卷”、“摆烂”、“芭比Q”、“天选打工人”、“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等成为网络热词,这些热词既是生活的产物,也是生活的因素。不同热词其背后各有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也都折射着不同的心态。这说明(       
①先进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6 . 11月19日,2023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在成都拉开帷幕,舞剧《大熊猫》作为开幕大戏正式首演。舞剧《大熊猫》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塑造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大熊猫形象,借大熊猫讲中国好故事,传递成都好声音。该剧以熊猫百丈心怀梦想、奔赴河山的追梦历程为主线,讲述了各物种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与自然的情怀、生命与自然的归宿。以点、线、面的舞台形式,成功展现了自然之美、生命之力、艺术之魅。这启示我们,优秀的文艺作品要(       
①立足社会实践,挖掘有感染力的素材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7 .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这是因为(  )
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
②中国传统法治思想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
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
④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消灭易错】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练50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近日,短视频剧集《逃出大英博物馆》一经上线,迅速火爆出圈。该剧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希望回到祖国的故事,其中的爱国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让文物“回家”成为热点话题。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该剧的火爆(     

①推动了文化在交流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②聚焦中华文化,挖掘文物承载的文化底蕴

③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④丰富文物内涵,开发历史文物的经济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 . 2023年11月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召开,其主题之一为“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此次博览会强调: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除了保护历史建筑,还应合理保护百姓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俗等,以“真实生活的文化生态”去真正延续城市的文化内核。文化保护注重展现“百姓真实生活的文化生态”旨在(     
①彰显文化根源于人民的情感需要,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②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保留城市历史印记
③推动城市文化内涵创新,提高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④让人民成为文化保护的受益者,推动城市创新与文化共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3年“跟着赛事去旅行”变成了旅游新时尚:体育引流搭台、文旅项目唱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这表明(     
A.文化发展可以引领社会风尚B.经济发展是文化振兴的基础
C.文化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功能D.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相互促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