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兴文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是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献。中华民族需要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材料一   该文库按历史进程分为五编。

编目

选编文献内容

第一编

(1840—1921年)

集中选编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体现民族觉醒意识、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探索救亡图存、推动民主革命、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文献。

第二编

(1921—1949年)

集中选编记述中国共产党携手各阶层各党派进步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重要文献。

第三编

(1949—1978年)

集中选编记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重要文献。

第四编

(1978—2012年)

集中选编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第五编

(2012年以来)

集中选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重要文献。

材料二   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是挽救民族危亡,追求民族复兴的大后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2023年3月,《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重庆十册添彩<复兴文库>》主题访谈节目连续两周刊播。主题访谈结合融媒体传播特点,通过虚拟演播厅录制,采用“访谈视频+海报+二维码+文字稿”融媒体形式,实现融媒对话。专家们讲解过程中力求深入挖掘和通俗解读,通过文献背后的鲜活人物和故事,让大后方历史更具感染力,更使《复兴文库》鲜活地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

   

该节目以融媒创新视角,反映了《复兴文库》的宏大气象、丰富内容和多方面的价值,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节目一经推出,在各平台和年轻人群中引起热烈反响,观众对抗战大后方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说明《复兴文库》的编纂是如何体现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策划者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主题访谈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以史为鉴、察往知来”为主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9-08更新 | 33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2 . 对于大海,有人心向往之,一心“出海”。有人心必趋之。专心“看海”。与大海不同的相处方式,体现着不同的人生选择。汪国真曾说,“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把生命给了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人说,“看海”是眼里有风浪.所以容易在乘风中预知未来。下列对“看海”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联系具有普遍风浪与大海之间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
③人们可以根据对大海运动规律的把握,建立任何大海新的联系,利用“看海”,造福人类
④联系是多样的,人们可以从风浪与大海的联系中看到大海的未知的风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有人说,“出海”是心中有远方,所以容易在破浪中创造奇迹。你会选择“出海",是因为(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果不“出海”,无法获得对大海的认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最重要标准,如果不“出海”,无法检验自己对大海的认识是否正确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出海”虽然艰险,但是不断克服困难,才能越走越远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出海”,必然成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常怀“赶考”之心,勇于自我革命,这是百年大党不懈奋斗淬就的鲜明品格。下列对“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理解正确的是(       
①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
②说明实践是认识不断发展的来源和动力
③表明我们找到了跳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钥匙
④表明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3-02更新 | 42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4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什么”诠释了党的性质和本质特征       
②“是什么”回答了党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③“要干什么”昭示着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④“要干什么”表明我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议题 概念的含义

情境分析

材料一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只要我们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首先,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把这一类事物同别的事物区分开来。其次,由于概念更普遍、更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人们掌握了概念,就能突破直观的局限,真正理解客观事物。再次,概念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结成果,又是人们获得新认识的起点。只有概念明确,才能恰当地作出判断,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总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只要我们在进行逻辑思维,就一刻也离不开概念。

材料二   《三国演义》中,侍者夜间为曹操拾被,被曹操所杀。曹操杀了侍者并说自己追悔梦中杀人。杨修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思维碰撞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什么是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反映事物属性的。
(2)利用概念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杨修的话的认识。
6 . 山东大学联合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我国航天带回的月球样品特点和探月工程探测数据,成功绘制出比例尺为1:250万的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知名期刊《科学通报》上。这(     
①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体现尊重客观实际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
③表明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离不开特定条件
④说明正确意识凌驾于反映对象之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掷铁饼是一项古老的奥林匹克项目。以掷铁饼为题材的经典雕塑作品,从艺术的视角展示奥林匹克文化,阐释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家米隆创作于约公元前450年的作品,被誉为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这尊雕塑展示了希腊式掷铁饼方式,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它超越传统对称的表达方式,强调动感,体现着人类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它所凝结的力与美至今依然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们。

《永恒的运转》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创作于1993年的作品,被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受古希腊雕塑风格影响,又加入了汉唐元素和陶艺手法,作品以女孩的自由式旋转投掷方式展现东方艺术的典雅韵味,圆润的运动轨迹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艺术和体育相互融合,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

《挑战》是中国雕塑家俞畅创作于1989年的成名作。雕塑通过简洁有力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果敢坚毅的掷铁饼者形象。作品借鉴《掷铁饼者》的动作和势态,表现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给予人们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奏响一首命运交响曲。

三尊雕塑承载了体育精神,运转的铁饼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高高举起的手臂展现了青春该有的样子。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挑战》的理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掷铁饼是一项古老的奥林匹克项目。以掷铁饼为题材的经典雕塑作品,从艺术的视角展示奥林匹克文化,阐释和传递奥林匹克精神。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家米隆创作于约公元前450年的作品,被誉为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这尊雕塑展示了希腊式掷铁饼方式,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它超越传统对称的表达方式,强调动感,体现着人类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它所凝结的力与美至今依然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们。

《永恒的运转》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创作于1993年的作品,被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受古希腊雕塑风格影响,又加入了汉唐元素和陶艺手法,作品以女孩的自由式旋转投掷方式展现东方艺术的典雅韵味,圆润的运动轨迹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艺术和体育相互融合,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

《挑战》是中国雕塑家俞畅创作于1989年的成名作。雕塑通过简洁有力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果敢坚毅的掷铁饼者形象。作品借鉴《掷铁饼者》的动作和势态,表现一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掷铁饼的瞬间,呈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动,给予人们不屈的力量、不服的决心、不灭的希望,奏响一首命运交响曲。

三尊雕塑承载了体育精神,运转的铁饼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高高举起的手臂展现了青春该有的样子。

(1)三尊雕塑都蕴含了人类的共同精神却各具特色。结合材料,分析《掷铁饼者》与《永恒的运转》所体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挑战》的理解。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以“青春该有的样子”为题,畅想青春。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2-09-19更新 | 9638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政治高考真题
9 .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             
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
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1-26更新 | 1356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政治试题
10 . 近年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履职中不断探索实践“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聚焦两个“关键小事”(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立法修法,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三边”(身边、周边、路边)执法检查,人大代表“接诉即办”立法征集意见建议……对“万名代表下基层”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对立法工作全过程参与,实现立法为民做主,由民做主
②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广度
③人大代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行使立法权和提案权的表现
④体现出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推动依法行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