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1 .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近8年来,4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先后召开,持续为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划定长江沿岸的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这条横贯东西的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进入关键阶段。

1.(多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A.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B.用对立统一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这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做好(     )
A.保护工作
B.发展工作
C.开发工作
(2)(多选)NJ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公益诉讼案。案件当事人张某非法捕捞被列为濒危物种的长江鳗鱼苗出售给王某等人并从中获利。NJ市人民检察院认为该行为损害了长江生态资源,对王某等人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支付其非法捕捞、收购鳗鱼苗所造成的损失351万元,及造成的生态资源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王某等人不服,上诉至JS省高级人民法院,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对该案件审理认识正确的有_____
A.对破坏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的行为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处理
B.JS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为终审裁决,审理就基本结束
C.NJ市人民检察院对王某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D.王某等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为自己的行为寻求辩护人进行辩护
(3)通过长江保护法的实施,统筹生产、生活和资源环境状况,从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强化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推进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材料的中心思想是,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应(     )
A.摒弃以牺牲生态换取局部利益
B.完善生态保护的配套法律法规
C.有效推进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
D.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3.结合材料,综合所学,从党的领导和坚持新发展理念角度,论述我国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要求:
(1)综合运用所学内容概括我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案例材料(包括9、10题的试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4-04-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试卷

2 . 发展银发经济护佑幸福晚年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发展银发经济是满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

1.(多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基本养老服务主要由国家直接提供或者通过一定方式支持相关主体提供,明确基本养老服务涵盖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旨在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这要求(     
A.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构建多元养老服务格局
B.全面实施市场化,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人民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D.构建世界一流社会保障体系,极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2024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
(1)《意见》出台后,全国各地认真落实相关要求,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确保《意见》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由此可见,国务院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是(     )
A.统一领导关系
B.指导关系
C.协作关系
(2)(多选)《意见》的出台,将有力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其理由是该《意见》(     )
A.对银发经济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明确的概念界定
B.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方向和系统部署
C.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措施和制度保障
D.能够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体制保障
(3)(多选)为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谱写法治护航银发经济的新乐章,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
A.普法宣传增意识,弹出守法用法完美“音调”
B.化解纠纷促和谐,唱好尊老敬老婉转“和声”
C.优化服务强保障,奏响爱老助老悠扬“旋律”
D.立法司法织密网,指挥公平正义高效“节奏”
3.(多选)银发经济既有衣食住行,也有诗和远方。该判断(     
A.只有组成它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判断才是真的
B.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C.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可以断定属于真判断
D.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
4.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人口近3亿,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老龄化催生了相当规模的银发经济,也就是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相关产业。

发展银发经济,既有助于解决老年人口面对的现实问题,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10%。未来,国家将着力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银发经济成为朝阳产业,帮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据此,《经济日报》发表观点:发展银发经济利当前惠长远。请结合材料,综合所学,说明该观点。
2024-04-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试卷

3 .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这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     )
A.连续性
B.创新性
C.统一性
D.包容性
E.和平性
(2)(多选)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习近平指出,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发展博物馆事业有利于_____
A.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
B.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C.加强道德建设,发挥榜样作用,弘扬文明风范
D.丰富中华文化传承形式,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多选)春节是传承不息的文化纽带,春节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在中国的努力与推动下,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     )
A.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
B.中华文明所特有的巨大传播力及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C.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相互融合的强有力举措
D.联合国大会各成员国对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充分尊重
(2)结合材料,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角度,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
_______
3.(多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     
A.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B.有力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
C.完整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深刻认识
4.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盛世修文的宏愿,蕴藏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复兴文库》作序,亲自批准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等一系列修文、修典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结合材料,运用链接中的原理,谈谈我们要把“盛世修文”这件大事办好的理由。
(链接: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2024-04-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试卷

4 . 推动全球治理、展现大国担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以大国责任和担当,为应对世界在和平、发展、安全等领域面临的挑战提出倡议、制定方案、采取行动,为推动全球治理、引领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1.(多选)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人类的前途命运。2023年2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对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分析合理的是(     
A.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经贸关系更加密切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C.和平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不断加重,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D.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需要关注所有国家的安全关切
2.(多选)中东是世界上安全形势最复杂的地区之一。2023年3月,在中方支持下,沙特和伊朗开展安全对话,达成符合地区实际、兼顾各方利益的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伊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合作。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展现大国担当,为妥善处理地区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B.中国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主导中东地区的和平和安全问题
C.中沙伊共同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体现了三国外交政策的一致
D.沙伊恢复外交关系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树立典范
3.(多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兼收并蓄西方文化,强调在面对世界性威胁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需要共同应对全球问题。下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与这一理念相契合的有(     
A.天下大同B.和衷共济C.和合共生D.天人合一
4.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以下是小李同学在人民日报微博上查阅到的相关资料:
一组数字了解共建“一带一路”这十年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截至2023年6月底,“丝路海运”航线已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
中国向多个国家推广示范菌草、杂交水稻等1500多项农业技术,帮助亚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区推进乡村减贫。
截至2023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万列,运输近700万标箱,货物品类达5万多种。
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共建“一带一路”既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显著成效。
为共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经济全球化增添活力。
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
为人类社会进步汇聚文明力量。
(1)(多选)共建“一带一路”,既发展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这一判断属于(     )
A.复合判断
B.联言判断
C.选言判断
D.假言判断
(2)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据此,可以推出(     )
A.世界好,中国就会好
B.中国好,世界就会好
C.中国不好,世界也不会好
D.只有中国好,世界才会更好
(3)结合材料,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角度,综合所学,说明共建“一带一路”能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______
2023-12-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政治试卷

5 . 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建设,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开展长江、黄河保护立法,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立法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长江、黄河保护立法开展调研,国务院对长江、黄河保护立法起草工作作出专门部署。长江、黄河保护法草案发布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2021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这为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从守护岁岁安澜到坚持节水优先,从保护生态环境到改善民生福祉,长江、黄河保护法的正式施行,为长江、黄河焕发新颜提供了新动能。

1.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这反映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多选)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长江保护法草案三审稿。经过草案一审稿、二审稿的两次审议修改,草案三审稿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最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这体现了(     
A.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B.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D.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3.《长江保护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的决策,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长江保护相关工作。长江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责任。上述规定明确了在长江保护方面的(     
A.侵权责任B.违约责任C.政府责任
4.(多选)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泥沙淤积与洪水风险相伴。保障黄河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这(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C.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坚持了内外因辩证统一
5.结合材料,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角度,综合所学,论述长江、黄河保护法出台与实施是如何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的。
(链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要求:
(1)概括长江、黄河保护法出台与实施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的举措与具体表现;
(2)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具有内在一致性,论证逻辑合理、连贯、完整;
(3)引用材料(也包括第9——12题的试题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支持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篇幅400字左右。
2023-12-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政治试卷

6 . 推进乡村振兴逐梦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1.(多选)农业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A.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由之路
B.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唯一途径
C.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D.满足亿万农民美好生活的重大决策
2.(多选)加强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这有利于(     
A.维护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B.促进了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C.推动形成文明乡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D.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多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全面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B.制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C.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制度
D.优化多元化的农村增收机制
4.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三进闽东宁德下党乡,调研指导扶贫工作。30多年来,下党乡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依托绿水青山和红色资源,发展茶产业和旅游业,成立茶叶种植合作社,依靠互联网推广定制茶园,修缮古村落,发展“民宿+农家乐”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立乡、旅游强乡、兴农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据统计,2022年,下党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5000多万元,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万元,较上世纪80年代末增长近百倍。
(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乡村振兴取得巨大发展。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推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根据三段论推理规则,要使该三段论成立,大前提可以是(     )
A.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是先进伟大思想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先进伟大思想
C.坚持先进伟大思想有助于推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游客小徐感慨:下党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结合材料,综合所学,简要分析说明该观点。
______

(3)宁德下党乡党委带领乡亲们积极想办法,战胜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蹚出一条振兴路。有学者指出,在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没有照搬的模板,摸清当地实情很关键,既需要一股攻坚克难的“闯劲”,也需要实干的“巧劲”。


结合材料,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综合所学,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理解。
(链接: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使主观符合客观;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实践;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______
2023-12-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政治试卷

7 . 立法为民“典”亮中国之治新时代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的保护,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论证会、听证会和研讨会等,邀请了不同领域的法学家、全国人大代表及基层立法联系点、中央有关部门参加,并将草案在网上公布,征求社会意见。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从民事单行法时代迈入民法典时代。

法典编纂工作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实施民法典,顺应了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积累了法典编纂的宝贵经验。

1.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由_____决定的。(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方式
2.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以下情形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请你吃饭
B.交通警察甲对司机乙的违章驾驶行为做出处罚
C.甲向乙问路,乙指了路,但因疏忽而指错方向
D.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住院治疗
3.(多选)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一分类(     
A.反映了民事行为能力这一概念内涵和外延
B.明确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这一概念的外延
C.划分过程中犯了分类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D.年龄和智力状态是划分民事行为能力标准
4.出于对助人为乐行为的鼓励,民法典规定,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某天,李某好意让同事高某搭自己便车回家,路上因雨天路滑,与路过车辆发生碰撞,两人因此受伤。本案中,李某对高某受伤(     
A.不承担责任,因为雨天路滑属于不可抗力
B.不承担责任,因为李某出于好意同意搭车
C.应承担责任,因为李某未能做到安全驾驶
D.应承担责任,因为这属于无过错侵权责任
5.结合材料,从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角度,论述编纂民法典的立法经验。
要求:
(1)综合运用学科内容,从立法的过程概括民法典立法经验;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上述材料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2023-04-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8 . 中国铁路丈量大国前行新步伐

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铁年均投产3500公里,西部地区铁路里程突破6万公里,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迈上新台阶,铁路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搭乘复兴号,以风为速,以轨为尺,丈量大国前行的新步伐。

1.(多选)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     
A.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B.大国不断前行的步伐
C.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
D.交通强国建设的历程
2.中国铁路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应该由_____主导。(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外资经济
3.复兴号以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世界首次;智能型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全球首个……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可见,这十年是(     
A.热潮涌动的十年,高铁版图不断扩容
B.创新驱动的十年,高铁技术持续领跑
C.活力跃动的十年,高铁服务惠及万家
4.(多选)普及电子客票,实现刷脸进站,推出互联网订餐,完善枢纽接驳,高铁网融合互联网,高铁站串起都市圈……这些贴心服务的提供彰显了(     
A.发展为了人民得到了切实践行
B.中国高铁有助于推动南北合作
C.数字赋能高铁服务的转型升级
D.铁路投资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
5.国家铁路的中心任务是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通过铁路运输实现大、中、小城市的互联互通,努力当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

未来五年将有更多的城镇、乡村纳入到中国高铁运营的版图里,很多内陆城市也将加入角逐一线城市的阵列,这有利于打开人、物流动的梗阻,资源实现更合理配置,惠及更多百姓。《“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铁路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随着铁路高质量发展,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1)高铁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这属于(     )
A.简单判断
B.关系判断
C.性质判断
(2)中国铁路围绕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努力当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这说明要抓住(     )
A.矛盾的主要方面
B.事物的主要矛盾
C.事物的本质主流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学科内容,从资源配置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角度,分析中国铁路建设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_________
2023-04-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9 .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

1.(多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是(     
A.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保卫战
D.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1)(多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是(     )
A.坚持完善分配制度
B.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C.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推动国家机构改革
(2)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精神文明的繁荣发展,现代化就会缺乏内在灵魂,这反映了(     )
A.我们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和永无止境的
3.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1)(多选)《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各方在主席国中国的推动下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绘就蓝图。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共建美丽地球,中国(     )
A.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B.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
C.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D.与各国并肩同行共建地球家园
(2)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综合运用学科内容,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角度,分析我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必然性。
_________
4.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征程难免遭遇坎坷,但前途终归光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从前进性和曲折性角度,对上述观点作简要分析。
2023-04-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10 . (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征程。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把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并毫不动摇地予以坚持,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辉煌篇章,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习近平多次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_____________,形成了_____________,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多选)以下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我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B.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B.公有制
C.共同富裕D.中国共产党领导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发生转化,促进这一主要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升级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了矛盾的转化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
6.(多选)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请选出这三件大事(     
A.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核心内容是(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8.(多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世界发展的规律
B.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于马克思的设计
D.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9.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新时代中国非凡十年。这十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蛟龙入海”……这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成功密码?对世界有着怎样的深刻启示?对人类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说,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说,现在中国比过去200年里任何时候都要团结。
综合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明中国近十年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2023-01-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