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在发展中传承真理力量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破解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顺利发展。

1.关于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传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2.1824年,欧文在英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3.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开启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漫长历程
C.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
D.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
4.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对应一致的是(     
①穷则变,变则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②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③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各个社会形态的变化,不论是从奴隶社会发展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其根本的原因是(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必然结果B.阶级矛盾不能被调和的必然结果
C.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6.以下两段关于改革的论述,共同之处在于(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

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习近平

A.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
B.走得通、走得好的路一定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C.马克思没有讲过的新事业都是没有现成经验可学的
D.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都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7.从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再到党的十九大,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把握,紧扣人民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次转化。这(     

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变化
②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
③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方位作出的正确判断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对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②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联系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中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③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
④提出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具体答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说明(     
A.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水平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024-02-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2 . 在改革中彰显制度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这奇迹的创造,离不开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请在编号处选填相应的选项(请将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在选择题部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A.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B.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C.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2.小王同学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     
A.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横幅
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WTO"的新闻纪录片
C.近景:村民老刘听说“乡村建设行动”即将启动,笑得合不上嘴
D.特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
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
4.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推动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以下观点不符合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的是(     
A.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B.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D.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
5.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看这个国家面临什么样的历史课题,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这句话启示我们(     
A.一国的发展道路要立足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
B.一国发展道路的错误必将导致国家性质的改变
C.一国面临的历史课题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发展道路
D.一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这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
6.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A.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
B.形成了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树立了文化自信
C.在党的领导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高度的理论自信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7.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某学校高一年级举办“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主题团队会,并且组织师生到当地的党史馆展厅参观。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这样一组资料:毛泽东——开国大典上的讲话;邓小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习近平——描绘绿色中国梦,与人民共守“绿水青山”。这组资料反映的主题是(     
A.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D.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疫情面前,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事,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抗疫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
④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决定道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3 . 如今的考古工作告别了过去拿着放大镜观察、用笔画图的时代了,已经用上了卫星遥感、光电科学、导航测绘以及后期的化学分析等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考古工作的准确性,让工作更加便捷高效。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考古工作成效的前提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考古工作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2023-02-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练习政治试题
4 .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不同矛盾具有不同特点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2023-02-2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练习政治试题
5 . 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一些国家表示要“抄中国作业”(指按中国做法抗疫),但深入想想国情又无法“抄中国作业”。 “想抄又不能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有(     
A.普遍性B.同一性C.特殊性D.斗争性
2023-02-2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练习政治试题
6 .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感受过凛冽寒风的洗礼,见证过爱与希望的力量,经此一“疫”,很多人一夜长大,城市也涅槃重生。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B.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排斥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D.矛盾双方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2023-02-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练习政治试题
7 .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非洲)、亚马孙河(南美)、多瑙河(欧洲)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C.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D.要不失时机的促进质的飞跃
2023-02-2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练习政治试题
8 . 2019年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快步伐。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哲学依据是(     
A.要严格区分整体与部分功能B.要重视局部,发挥整体功能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023-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练习政治试题
9 .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指(     
A.数量增加B.性质改变C.向前向上变化D.变化和过程
2023-02-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练习政治试题
1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     
A.矛盾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023-02-2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练习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