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0 道试题

1 . 近年来,网络侮辱、诽谤刑事案件增长明显,但作出有罪判决的比例却很低。这既与自诉人在确认网络暴力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有关,也与侮辱、诽谤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以及公诉标准缺乏细化指引有关。这导致不少网络暴力事件最终陷入“法不责众”、不了了之的结局。被网暴者遭受严重身心侵害,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按键伤人”甚至“按键杀人”的网暴者却没有受到应有追究。

为扭转网络暴力这一不良状况,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要求准确适用法律,针对网络暴力的不同行为方式,分别以诽谤罪、侮辱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定罪处罚,以约束网络暴力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回应社会关切、净化网络生态。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的依据。
2024-03-02更新 | 534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代表的城市更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如何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为了群众的利益,靠着群众的力量干,努力实现‘温暖旧改’”,是酒仙桥摸索出的旧改经验。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社区党工委结合主题教育,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工作,树立了“旧改为了群众,旧改依靠群众”的工作思路,探索“沉浸式群众工作法”。街道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通过召开专题会等多种形式思想动员,以暖心的方式推动旧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居委会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民意调查表,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改造需求及意愿,解答群众疑惑,收集群众诉求,不断完善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

群众的事情还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干”。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共同推进旧改工作,搭建“1+2+3+5”志愿服务体系,即搭建1个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组建“久爱新家”“久爱红霞”2个社区党建品牌,发挥社区党委各支部、志愿者群众和社会组织3个层面作用,建立5支服务队伍,分层次分区域开展志愿工作。“温暖旧改”赋能城市更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协力推进,让城市更新形成有序参与、有效治理的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社区的“温暖旧改”是如何赋能城市更新的。
2024-02-29更新 | 1352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党的活力源泉。要打造坚强的组织体系,就要激活党员细胞,增强党员活力。近年来,山西省蒲县精准聚焦群众需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党员联户为载体,常态化引导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持续深入家庭户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把党性教育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员意识、激发党员“活力”的基础,坚持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两手抓、齐用力,引导广大党员结合本职岗位和个人特长践行新思想、适应新要求、展示新作为。织密“县委—乡镇党委—社区党组织—社区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五级组织体系,引导1965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充实联户力量,组建农业、法律、金融等专业服务队伍,形成3468个党员群众联户工作群,实现包联点对点、民情无遗漏、管理无缝隙,切实在基层治理中撬动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在职党员主力军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该县激活党员细胞、增强党员活力的意义。
2024-02-29更新 | 793次组卷 | 11卷引用: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同步练习

4 . 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国有8500多万各类残疾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加上有无障碍需求的孕妇、儿童、伤病人员等,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广泛而迫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提出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完善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于2023年6月28日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法律在立法过程中,受全国人大委托,中国残联征求了5万余名基层残疾人、老年人代表的意见建议。通过拓宽意见征询、体验试用、监督管理等渠道,让残疾人、老年人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国家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小切口”立法展现出“大价值”。
2024-01-20更新 | 606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同步练习
5 . 2023年以来某镇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三留守”、涉法涉诉等人员的专项排查,关注涉及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经济纠纷等矛盾突出的特殊群体,目前已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4场、“三非”人员管理专题普法6场、矛盾纠纷调解25次,受教育群众800余人。这表明(     
①乡村普法活动的开展,为创建平安和谐社会环境贡献人大力量
②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工作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④通过健全代表联络机制,能够保证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16更新 | 3133次组卷 | 30卷引用:5. 2课后分层作业巩固提升(B卷)
6 . 某市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联合属地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社区党委或者党总支,通过“组织同建”实现“要事同办”,解决了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环境较差、遛狗不牵绳、争抢车位、邻里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通过“组织同建”实现“要事同办”有利于(       
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②完善基层自治组织,促进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④整合基层行政综合执法力量,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12-28更新 | 2820次组卷 | 36卷引用:9.2严格执法 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德州市德城区持续发力,创新“四融共建”,惠民暖企不停步,以法治实践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治效果有机统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德城区还探索了涉企违法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推动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罚、轻罚”,编制告知承诺制清单391项,202316月办理首违“不罚轻罚”案件34件,行政相对人受益360余万元,实现柔性执法有“温度”,包容审慎有“尺度”,不断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德城区推出的“诉前调解和速裁”无缝衔接独立办案单元,让法官多跑腿,让群众减诉累,实现了司法服务靠前一步,便民利民更进一步。今年以来,诉前化解纠纷280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0%;德城区首创了“网格+警格+民兵”融合普法模式,将164个警格、1332名基干民兵全部融入网格,推动普法资源和力量下沉。组建了“八五”普法志愿讲师团、“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三支队伍,共同推进法治宣传、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六进”。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识,分析德城区是如何以法治实践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

2023-11-03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9.4全民守法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T街道按照创建“熟人社区”的思路,鼓励居民成立自治小组,竞选楼长,共同解决小区治理难题。并组建“创建熟人社区”工作组,形成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金色家园街坊志愿互助会—物业公司—各线特色志愿服务队”五级治理模式,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在生活小区推行“楼长制”,培育了一支共有2142名楼长的服务队伍,建立了1400多个楼道微信群,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回应居民关切。以现有街坊志愿互助会为平台,凝聚散布于不同小区、社区的治理力量,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物业纠纷化解体系,现在已经培育和组建了以7000多名社团组织成员、楼长为主力的调解团队。

结合材料,运用“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知识,分析T街道“熟人社区”工作的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

2023年,临夏县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临夏县落地生根。为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临夏县在守住防返贫底线的基础上,全力建设临夏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林果蔬菜种植及农业休闲旅游标准化示范区4个国家级平台。同时,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奋进县,同步推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此外,临夏县委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及制度建设,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临夏县不折不扣落实见效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临夏县是如何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的。
2023-10-04更新 | 465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同步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而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大抓手。

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高精度监测动植物环境(土壤、水、大气)、生命信息(生长、发育、营养、病变、胁迫)等,进而通过信息采集点感知数据,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实现科学施肥、精准饲喂、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综合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物流、配送、仓储高放管理;基于互联网发展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等新业态,创新发展共享农业、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近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不断加快。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