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41 道试题

1 . 1991年,苏联解体,庞大的“红色帝国”土崩瓦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探究]
(1)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将会与社会主义共存,甚至可能代替社会主义。请结合情境评价这一观点。
(2)结合情境,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何意义和启示。
2023-10-06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1)结合材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
(2)对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你能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并列举列举科学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两个史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在这本2万多字的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用诗一般的语言,以气吞山河之势,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思想是时代之母,理论是实践之源
②马克思主义是一座思想的富矿,它指导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
③人类思想库中的各种“宣言”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武器
④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06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练习
4 . 美国股市崩盘,金融危机来袭,新冠肺炎疫情失控……随着西方世界社会冲突加深固有矛盾不断激化,西方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西方出现“马克思热”是因为(     
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③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蕴含着化解西方危机的具体方案
④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是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反映中美两国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1978年后美国经济总量下降,中国经济实力提升
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了美国经济走向衰落的步伐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不断上升,GDP增速整体高于美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鸦片战争后,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情境。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党成立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②党领导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③1921年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改变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性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我们在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只有积累了丰富的人民创造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抽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使其升华为新的理论成果,进而有效地改造世界。这说明(     
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交织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
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直接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02更新 | 1098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9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始终不变的追求和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制于当时整体经济状况,党中央采取以救济扶贫为主的政策,保障了大多数困难群体基本的生存需要。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带来了大规模的减贫效应,也使贫富差距开始拉大。进入新时期,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得越发分散,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因素变得日益复杂。为此,党中央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运用真理特点的知识,说明脱贫政策的调整是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
2023-09-27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同步练习
10 . 杜甫笔下的春雨是善解人意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商隐眼中的春雨是哀伤苦闷的,“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孟郊看到的春雨是富有生机的,“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古代诗人们对“春雨”的态度不一表明(     
A.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C.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
D.尊重自然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