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28 道试题
1 .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2023年6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发布,栾钰堃等25人荣登“河北好人榜”。这些身边好人坚守初心本色,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是社会文明风尚的领跑者,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文明典范、精神榜样和行动指引。河北好人(     
①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表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③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
④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6更新 | 60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同步练习
2 . 他们平均年龄77岁,都是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在网上传授知识、专心科普的退休老人。他们中有知名院士和教授,也有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头发白了,心态依然年轻;语速缓慢,讲述依旧精彩。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心态决定生活的方向和结果与社会存在无关
②人的价值在于获得社会认可,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幸福是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④不断挑战自我,热情奉献社会和他人,提升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01更新 | 128次组卷 | 40卷引用: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同步练习
3 . 2023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因为(       
①人们需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真正的人生价值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
③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13高二上·浙江温州·期末
4 .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3-10-19更新 | 985次组卷 | 91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巩固练习试题2:生活与哲学
5 . 2023年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一边看电影,一边背唐诗的“学习式观影”引发热议。“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与观众相遇,长安的繁华气派、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齐“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该作品的成功在于(       
①换一种方式学习诗词,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②用科技手段重塑传统表达,打造文化传承新思路
③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观众与中华文化共情
④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0-18更新 | 1708次组卷 | 37卷引用: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步练习
6 . 我们在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只有积累了丰富的人民创造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抽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使其升华为新的理论成果,进而有效地改造世界。这说明(     
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交织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
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直接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02更新 | 1098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7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始终不变的追求和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制于当时整体经济状况,党中央采取以救济扶贫为主的政策,保障了大多数困难群体基本的生存需要。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带来了大规模的减贫效应,也使贫富差距开始拉大。进入新时期,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得越发分散,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因素变得日益复杂。为此,党中央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运用真理特点的知识,说明脱贫政策的调整是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
2023-09-27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同步练习
8 . 杜甫笔下的春雨是善解人意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商隐眼中的春雨是哀伤苦闷的,“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孟郊看到的春雨是富有生机的,“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古代诗人们对“春雨”的态度不一表明(     
A.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C.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
D.尊重自然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9 . 呈现于荧屏的一个个真实而精彩的“非遗文本”,就是生动的中国故事。近年来,一些展现非遗文化的电视作品,或通过意趣盎然的情节铺展、活泼亲和的表达方式、原汁原味的细节呈现走近观众,或巧用非遗元素,使其文化魅力在服、化、道、摄、求、美中绽放出来。用影像彰显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双向赋能
②彰显了艺术创作“内容为王”的真谛
③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有利于发挥现代传媒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材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②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③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