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1 道试题
1 .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余村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等举措,从炮声隆隆、粉尘漫天变得山清水秀、竹海连绵。如今,美丽生态已成为余村的一张金名片。2022年,50余个项目入驻余村,当地村民主动提升业态,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突破800万元。由此可见(       
①乡村振兴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②余村治理实践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余村村民思想理念的更新直接促成了余村建成美丽乡村
④从先进的发展理念出发是余村实现生态治理的前提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依靠资本驱动、凸显自由市场作用实现的现代化,资本成为现代化的最大推手,实现增值是资本的最大使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避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局限。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     
①领导力量不同
②世界影响不同
③发展理念不同
④价值导向不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以食品安全为己任的“油条哥”、4000余次义务救援抛锚车辆的好司机、为山里的孩子编织音乐梦的乡村教师⋯⋯打动人心的凡人善举,是无处不在的美好风尚。这些凡人善举的共同价值在于(       )
①在全社会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
②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③诠释了劳动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必由之路的真谛
④在平凡的实践中坚定着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任的信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南明河是贵阳人民的“母亲河”,是乌江一级支流、长江二级支流及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增多,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长,超过南明河环境承载力,加之生产生活取水急剧增加,挤占河流生态补水,河道自净能力降低,南明河生态环境质量一度“告急”。

近年来,为打造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贵阳市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下功夫”,按照“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坚持营造宜居水环境、打造良好水生态、维护优质水资源、提升先进水文化的策略,制定强有力的整改措施,持续推进南明河综合治理;同时重点在水资源管理上“求突破”,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通过签发河长令等形式,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将南明河纳入生态环境执法要点。

如今行走在南明河畔,可观一河清水缓缓流淌,两岸树木郁郁葱葱,三五好友休闲漫步。昔日“失去生命的河流”,正朝气勃勃,焕发着无穷的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贵阳市河湖整治行动的合理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全球发展遭受严重冲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个别国家将发展议题政治化、边缘化,搞“小院高墙”和极限制裁,人为制造分裂和对抗。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各国带来的机遇更加广阔,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自强的意志更加坚定。

202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破解全球发展困境提供了“金钥匙”,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核心议程。全球发展倡议是继共建“一带一路”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2022年,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成立。截至2022年7月18日已经有60个国家加入该小组。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表示了对全球发展倡议的积极支持。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为什么是破解全球发展困境的“金钥匙”。
6 . 2023年9月5日,我国持续推动适度超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强,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政府维护了良好数字营商环境,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发展数字经济(       )
①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②强化产业发展韧性,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经济高速度发展
④畅通国际经贸往来,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14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改革持续发力。吉林省委省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同时打造美丽乡村,不断推动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整治环境,积极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千村示范”,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乡风文明新气象。吉林省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功在于(       )
①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制度,深刻影响农村改革发展进程
②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③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构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这些举措(     
①要求政府认真履行经济职能
②通过货币政策促进资本市场完善
③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④是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全面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中共甘肃省委书记亲临现场指挥,临夏州委,州政府迅速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组建17个工作组51人一对一全覆盖包抓积石山县17个乡镇,一个个基层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广大党员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不胜不休的精神,积极参与“党员突

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从生死营救到转移疏散、从排查灾害到抢救伤员,地震灾区到处都是共产党员的身影,处处可见党徽闪耀,党员时刻是群众身边的守护者。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
22-23高二下·全国·期末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吉林省发展指引了方向和路径。

吉林省整合“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资源,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着力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三个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六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在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新兴产业;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推进良田、良法、良种、良机、智慧农业“四良一智”建设,打造玉米水稻、肉牛肉羊、杂粮杂豆、梅花鹿等“十大产业集群”;开通并常态化运营“长满欧”“长珲欧”班列,实行珲春对俄口岸7×24小时预约通关,将“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备案”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当场办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吉林省是如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
2024-01-13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