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包饺子、烤鸡翅,学习烹饪争当小厨师;下田地种植农作物,体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新学期,劳动课走进中小学生课堂。依托劳动课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技能带到课堂,打通书本与现实生活的界限,让学生会生活、爱生活。该校重视劳动教育是基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及目的
②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可靠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编剧莫言在《我们的荆柯》创作中,在遥远的历史人物身上赋予现代人的思想,“这个厉史剧需要一个新的排法,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历史在新解中寻求生命力,而戏剧在这一刻像镜子一样。”导演任鸣在二度创作中进行了东方美学的探索,成就了这部戏全新的艺术风格,也是这部作品能够让观众引发共鸣的原因。由此可见(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相适应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④优秀的文学作品凝魂聚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要求我们(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②立足社会实践,坚持文化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③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借鉴外来有益文化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新户镇有丰富的对虾资源优势,为了破解产业增产不增收的困局,探索使用“公司+合作社+虾农+’市场”共富模式,进一步拉长了对虾产业链,提升了效益链。这启示我们(     
①要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树立全局观念
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构建高质高效的多元化供给体系。这说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主动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更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③B.③③C.①④D.②④
6 . 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目的是让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学习、推理、感知、理解和创造等活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能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甚至能完成人不能完成的工作。由此可见(       
①大脑结构复杂、组织严密,是意识产生的来源
②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
③人工智能新成果进一步印证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终将代替人脑的思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过程的始终,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不同,可以划分出两大基本派别。下列观点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与“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②“未有此物,而已有此理”与“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苟日新,日日新”与“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媒体”是因网而生的新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新问题。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一段时间以来,“自媒体”乱象不断、花样频出,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人们正常生活、扰乱了网络秩序。

“用户=流量=金钱”的“流量思维”是许多人信奉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越来越多的节目、直播和视频发布者借助某短视频平台以拉流量、踏流量甚至泛流量等方式千方百计地增加流量。有些媒体为增加流量生产无深度、无意义,侵蚀主流文化、一味追求点击量的“愚乐”文化。这迫切需要主流媒体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这要求主流媒体不仅需要在技术上从“为我所用”的跟跑转向“自主创新”的领跑,还要靠优质内容、思想观点去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去掉了内容这个根本,就会在追逐各种新技术的过程中失去自我。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如何整治“自媒体”乱象,让网络空间更清朗。
9 . 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一步一移一婉约,一颦一笑一风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美,有着“中国国粹”的美誉。作为中华民族服饰的代表,旗袍只有在不断吸收外来元素的同时,保持其传统内涵,才能使其不仅具有东方特色,而且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可见,中华民族服饰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时应该(     
①推动中外文明融合同一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增强文化共识,消除中外文化差异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将促进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奋进新时代澎湃力量。这说明,爱国主义(     
①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质
③是动员和凝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④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激励前行的精神火炬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