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度者,量与质的交汇点和分界线。下图为古代一种“欹(qī)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敬、中则正、满则覆”。这启示我们(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实践创新的高度依赖于观念更新的程度
③认识和把握规律,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④坚持适度原则,不断淬炼“度”的智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交通运输非常落后,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迎来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十三五”期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4.63万公里,其中高铁达3.79万公里。当今的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从“绿皮车”到“子弹头”,彰显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速度”。

四通八达的铁路,不断满足着中国人民的出行需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铁路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电子客票、移动支付等手段极大提升了人们的出行体验。铁路网不仅大大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也极大带动了沿线的物流货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成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从“出行困难”到“说走就走”,折射出中国铁路的“民生温度”。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铁路既有“发展速度”,又有“民生温度”的哲学思考。

2024-03-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治理。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深入开展黄河立法工作。

水利部、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送审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司法部先后两次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和黄河九省区立法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草案在经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和第35次会议两次审议的基础上,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保护“母亲河”从此有法可依。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出台过程是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的。

2024-03-2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74年前的3月25日,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4年后的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也正式开幕。一件件档案、一页页报纸、一幕幕影像,带领观众感悟老一辈革命家“赶考”的清醒和奋进的姿态。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激励全党, 坚持科学执政

②组织领导, 传承红色基因

③牢记使命, 保持清醒头脑

④与时俱进, 发扬昂扬斗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5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近年来,民生保障持续发力,促就业、增收入、兜底线、办实事,惠及百姓的好消息接连不断,绘就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温暖底色,我们身边充满暖意的声音越来越多。
•阳光灿烂:“有了称心的工作,前路更加可期!
•精彩生活:“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旺起来!”
•爱我中华:“保供稳价,生活越过越滋润!”
……
下列观点与上述事实最一致的是(     
A.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发展体系,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B.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C.优先发展第一、第三产业,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
D.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6 . “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遴选了一系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大戏好戏,《杜甫》《将进酒》撷英传统文化,《觉醒年代》《人民英雄纪念碑》展现革命岁月,《冰梦丝语》感受冬奥浪漫……展演季期间,小剧场演出与餐饮、文创等深度融合,三里屯爱乐汇、南锣剧场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大戏看北京”(     
①以文化人、以史载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
②以戏通心、以艺塑魂,增进人民文化福祉
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④以交促鉴、以演共情,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一轴画卷,抒怀古今。700多年前,黄公望绘就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勾画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以来,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之江大地铺展村美、人和、共富的秀美画卷,绘就了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

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鼓励基层探索、共建共享



综合运用所学,分析“千万工程”的做法如何绘就村美、人和、共富的秀美画卷。
2024-03-0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一组数字看全球发展的中国贡献。

2023年,面对人类共同挑战,中国用一个个实际行动、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为推动全球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面向未来,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继续唱响和平发展的时代强音。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全球发展的中国贡献”为主题,写一篇时评短文。
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知识运用准确;字数不少于150字。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破局,就是打破局面。小到个人生活、大到社会变革,都要努力在困境中采取积极行动,打破现有状况,寻求解决问题、突破障碍或改变困境。

人的命运往往为思维方式所左右,只有勇于跳出原来的格局,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人生路上遇到的难题,才能真正救赎自己的命运。《逻辑与思维》课上,同学们针对破局思维,展开讨论。小西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总会遇到超出自己认知的事情。但是。能成大事的人,要善于进行系统和关联性思考,将已知的经验与未知的事情联系起来,以此进行有效的推测,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


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的方法评析小西的观点。
2024-03-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10 . 中华诗词善取之于物,融之以情,营造为境,呈现出中华文化独特的美感。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两首诗都写傍晚河渡之景,同样有草有树,有春雨,有潮水,有孤舟。不过两诗境界不同,前一首野渡无人,抒发了自由自在的闲适意趣;后一首满川风雨,折射出诗人动荡起伏的内心。诗人通过相关事件的具体情境来传达内在的复杂体验,在诗歌中营造出一个具体可感可想的意境。

物象

作家在与外物相触遇时进入眼帘与内心的外物形象,它是生动的、活跃的是作家创作的意象来源。

意象

意象是表象的一种,是主观情谊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这是作家心中对物象的改造、升华形成的内在形象,超越了物象的不确定性。

意境

文艺作品中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参考上述图片的内容,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述物象、意象是如何表达中华文化独特意境的。
2024-02-2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