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898 道试题
1 .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除具有食用价值外,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关于鱼腥草的味道评价,各地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它清爽可口,有的人认为它腥味太重难以下咽。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折耳根这一事物是各种观念的集合
②人们可以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
③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认识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从历史深处走来,诉说着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城市之轴】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时代之轴】

置身于北京中轴线,一种“时代感”扑面而来。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要高标准建立遗产监测系统,遗产档案信息系统,开展重点问题研究,推动区域功能优化、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环境,进而实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让正阳门文物建筑与雨燕和谐共存,留住居民的乡愁记忆和老城情怀。

【文明之轴】

北京中轴线的规划理念源自中华文明传统中正和合的哲学理念,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为探索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古代都城保护理念与做法,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北京中轴线”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外民心相通等方面会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北京中轴线是历史的,现在的,也是未来的”这句话的理解。
3 . 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上,马克思明确指出:“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协会的共同章程也明确规定:“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而不分肤色、信仰或民族。”以上信息启示我们(     
①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②通过健全法律法规以形成对党员的制约
③实现全党的思想统一和目标行动的一致
④重视理论在统一全党意志中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规范,是司法权力运行的行为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在强化顶层设计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司法标准,细化类案指引,坚持科学建章立制,健全冤错案件发现纠正机制,不让好人蒙冤,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述举措(     
①坚持司法为民,以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②坚持程序至上,切实提高法院审判效率和质量
③坚持便民惠民,构建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
④坚持公平正义,深入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山西省L县努力做好玉露香梨产业的“高接换优”发展,成立了玉露香梨产业党委,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实现了特色产业大而强、农民增收有路、乡村活力充沛。L县发展玉露香梨产业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②不断强化党组织管理本地经济工作的职责
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凝心聚力为民服务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 . 下面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四个阶段规律示意图。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正处在由中期快速成长阶段向后期质量提升阶段转变的过渡期。

可见,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当(       
①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类型发展区的主体功能
②统筹好发展速度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
③实现由政府主导向由市场主导的战略转变
④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近年来,某市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市开展以“农村产权、农村产权+”为担保方式的抵押贷款业务,打造集“产权交易+交易鉴证+抵押登记+融资担保”于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这(     
①是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②是地方政府深化改革以确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③有利于在土地承包权流转中提高经济效益
④有利于缓解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在领导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千篇一律”。他还深刻指出,我们过去搞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有许多自身的独有特点,将来搞社会主义建设同样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思考,“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中可以看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基于(     
①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自发行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特殊状况
③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                    
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实需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人民日报推出专栏,展现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下列实践探索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①一项项民生制度托举起稳稳的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绿色生产广泛推行、低碳生活渐成时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民心——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④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明确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数百年来,全球经济呈“中心—边缘”结构,位于中心地位的霸权国家从边缘国家掠夺财富,造成全球发展不均衡。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这种轴辐结构被打破,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去中心化趋势。

过去3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贡献了全球30%的制造业附加值。1995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出口的比例为11%;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短短几年后的2004年,这一比例上升至18%。

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过去10年中,中国同全球南方国家,特别是同“一带一路”共建国的贸易增长,超过了同欧美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增长。国际舆论认为,中国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去中心化的、均衡的全球经济发展来赋能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

有人认为,作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中国为世界格局去中心化赋能,这必将挑战现有的世界秩序。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7日内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阳光调研政治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