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望过去一年的步伐,展望新一年的奋斗目标时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从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到以“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担当筑牢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防线;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信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材料二   回望百余年前的起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从此,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烽火年代的嘹亮号角;“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建设时期的坚定抉择;“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改革春潮中的拨云破雾……在东方古国改天换地的史诗中,真理之光,始终闪耀。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知识,说明党的奋斗目标为什么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请你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写一篇短评。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150字左右。
2024-06-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联合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政治学习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展开学习交流,以下是同学们的发言。

同学甲:一百多年来,正是亿万人民的托举,把中国共产党造就成为迄今最成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同学乙:中国共产党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没有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没有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没有照抄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模式,没有照搬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而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界发展奇迹。

同学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铲除寄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评价。

(1)结合同学们的发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总能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力挽狂澜。
(2)历经百年奋斗,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如何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请你就此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4-06-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征程越是壮阔,越是能淬炼党的青春特质。100多年来,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风险考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刀刃向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不仅如此,党还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效能。进入新时代,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中展示更“行”的强大生命力。

(1)运用所学知识,请你任意列举三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来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密码。
2024-06-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助力“国之大者”,2024年4月12日,全国政协“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为筹备好这次会议,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在2024年1月底专门召开工作协调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的同志到会介绍情况,帮助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3月18日至3月22日,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赴山东省东营市、潍坊市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掌握实情,进一步聚焦议题,力求有效提高双周协商座谈会建言资政质量,并通过及时反映政策落实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召开,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声音被带进会场,让耕种者带着更多希望,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汇聚更大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国政协是如何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贡献力量的。
(2)“粮食安全,人人有责。”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请你以此为主题为所在学校提出一个活动建议,并说明活动的目的。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升温,各地古镇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放眼望去,处处是排起长龙的小吃摊位和“今日客满”的民宿招牌,然而,面对旺盛的旅游需求,古镇同质化现象让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感到失望.大同小异的外观设计,千篇一律的制式产品,连商业业态都有些雷同,烤肉、酒吧、网红奶茶、手工银饰……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缺少地方特色和文化感。

部分古镇越来越相似,并非历史遗留或自然形成,而是不合理商业开发的结果。古镇需要开发,才能更好满足游客需求,但一些新开发的古镇,未能处理好商业化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开发者往往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注重挖掘当地民间传统文化,只是照搬照抄已有商业模式,甚至为了实现商业功能粗暴迁走当地居民,反而失去了文化之根、独特之美。避免古镇同质化发展,需要统筹处理好古镇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关系。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如何处理好古镇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为古镇的良性发展提两条合理建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作家的创作更离不开人民、离不开生活。文艺作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

镜头一   《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报告文学真实生动地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山海情》《人世间》《我和我的祖国》等优秀影视作品反映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镜头二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超过46万个……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正在文化建设中登舞台、唱主角。
镜头三   登上浔阳楼欣赏浩瀚长江,走进琵琶亭体验《琵琶行》沉浸式剧场,沿着江边绿道悠闲散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自开放以来,成为市民休闲、游人打卡的好去处。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文艺作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的原因。
(2)请你就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两条具体建议,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别说明理由。
2024-06-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强烈呼吁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为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回应人民期盼,2022年7月,中宣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方式,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然后向社会公布,再次广泛征求各国家机关、各级人大代表、基层立法点、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公众意见。在充分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材料二   《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下是该法的部分内容:

第一条(节选)   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节选)   国家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第四条   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第五条   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主题鲜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1)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的过程彰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阐述。
(2)结合材料二,运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相关知识分析,我们怎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中学生要努力践行法治,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请你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2024-05-2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城乡清洁工程”到“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建设行动,多年来,广西H村深刻领会、活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特色之路。

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该村党员、村民理事会成员及村委会成员带头进行“三清三拆”、生活垃圾分类、村屯环境综合整治、积分制管理,组织本村青年投工投劳……干部与群众一道,携起手来开展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把脏乱差的小村庄变成了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

该村村委还探索出了“五事共治”的乡村治理机制,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保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情况等都公布在村委办公楼前的“五事共治”公开栏,村民可随时查看处理进度,全程监督治理过程。确保群众“五事”件有记录、件件有措施、件件有回应、件件有落实,该村入选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广西H村是如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从两个不同主体的角度,为乡村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言献策。
示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家教家风,主动移风易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议①
建议②
2024-05-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某8岁的儿子在小区楼下与小伙伴玩耍时,被一只流浪狗咬伤。事发时,李某在小区内散步,并未在现场。李某以小区物业管理不善,导致人身伤害为由提出赔偿要求,物业公司调取监控发现,几个月来,小区刘某几乎每天都对这只流浪狗进行投喂,责任应该由刘某承担。物业公司与刘某相互推诿,均表示对此不承担责任,李某遂将小区物业和刘某诉至法院。

刘某:如果自己饲养的狗咬伤人,那么必须承担相关责任。流浪狗不是自己饲养的,所以自己不应担责。

物业:物业不负责流浪狗的管理,流浪狗咬伤居民与自己无关,李某作为监护人监管不力,责任自负。

李某:自己虽然是监护人,但是狗咬人不可预见,责任应当由物业和刘某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说该案件中的责任归属。
(2)有些小区业主喜爱养宠物。某些业主允许宠物到处便溺,不仅影响小区环境、传播疾病,也容易引起邻里纠纷。请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为破解不文明养狗难题提出三条建议。
2024-05-1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来宾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三模)政治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作品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

材料一

镜头一:《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报告文学真实生动地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山海情》《人世间》《我和我的祖国》等优秀影视作品反映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镜头二: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超过46万个……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正在文化建设中登舞台、唱主角。
镜头三:登上浔阳楼欣赏浩瀚长江,走进琵琶亭体验《琵琶行》沉浸式剧场,沿着江边绿道悠闲散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自开放以来,成为市民休闲、游人打卡的好去处。

材料二   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作家的创作更离不开人民、离不开生活。很多优秀作品都是作家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生活实践中,才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据此,有人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人民,如果没有作家,就没有优秀作品。

材料三   文体旅融合发展,根源在于资源的整合,潜力在于场景的打造,动力来源于业态的创新,这也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我们文旅行业要通过融合创新来推动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们建设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确保在攻坚之年文旅攻坚之战取得全面胜利。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文艺作品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以“促进文旅消费市场繁荣”为主题提两条建议。
2024-05-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来宾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三模)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