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创造人间奇迹?这也是世界在不断追寻答案的问题。

◆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产业链严重受阻,中国根据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作出的新的战略抉择,必将提升中国经济发展韧性。

◆过去,共产党员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现在,数百万扶贫干部挥洒青春,1800多名同志在扶贫攻坚中献出生命。面对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做好疫情防控的各方面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无不通过自我革命主动校正航向、推动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身子骨”更硬朗。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原因。
今日更新 | 325次组卷 | 56卷引用:党的领导巩固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年初,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连续第3年放缓,从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4%。2020年至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2%,为30年来最疲弱的5年期增速。

材料二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各种有关“脱钩断链”的声音不绝于耳,“友岸外包”“去风险”等,成为一些国家应对全球信任赤字的重要抓手。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合作晴雨表》指出,在2012年至2020年,全球合作呈上升态势,但从 2020 年到 2022年,全球合作指数开始掉头向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全球经济 碎片化可能让全球 GDP 减少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启动的一场波澜壮阔的经济全球化,其共识的信念体系聚焦在经济领域的收益最大化,用比较优势拉伸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度。随着国际产业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分工合作深度的不断扩大等,不同价值观、认识论和习俗等的碰撞日益增加,导致各 方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安全和信念认同问题。而现有的全球贸易体系和争端解决机制等,对此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在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主张在经贸往来中采取出口管制等方式“去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另一种认为只有合作才能重燃解决问题的动力。

请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对论坛中出现的声音加以评述。 作答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表达流畅;300 字以内。
21-22高二·全国·假期作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高三某班学习小组搜集到了近几年人民政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作为: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坚持把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穿于协商议政活动之中,增强建言资政针对性。

围绕中共二十大重大部署协商议政,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举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专家协商会、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各类协商活动94场次。制定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实施意见,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推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促进充分就业等深入调研,就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等进行协商。创新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举办科普讲座、法治宣讲等44场次。开展“下基层惠民生”等活动,引导广大委员担当尽责。

抓实工作,提升履职效能。制定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意见,增强发言代表性和感染力,制定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意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人民政协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人民政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人甲,无儿无女,一直独自居住,有一同胞弟弟乙甚少往来。邻居丙常到甲家中为其做饭、陪其聊天,两人关系越来越好。经协商,甲与丙订立书面监护协议,约定丙作为甲丧失行为能力后的监护人并处理其动产及不动产。2023年8月甲因病住院,丙一如既往关心照顾甲,6个月后甲去世,丙在整理甲遗物时发现甲于2020年3月30日亲笔书写并签名的遗嘱,其内容为甲去世后将其自有房屋赠与丙。

2024年2月,乙得知甲去世并将房屋赠与丙的消息后,便主张该房屋继承权并提起诉讼。乙认为:自己作为甲之胞弟,依法有权继承该房屋,遗嘱无效,丙无权取得该房屋。丙辩称:遗嘱有效,自己愿意接受遗赠,该房屋应归自己所有。

相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结合材料并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乙与丙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近年来,深圳、保定、南京等城市兴建宪法主题公园,以多种景观形式和宪法实践活动精彩呈“宪”。2022年12月9日对外开放的南京宪法公园,宪法主题雕塑、宣誓广场、宪法宣传教育展,亮点纷呈。其中,作为“宪之核”的宪法宣誓广场,于组合浮雕中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在江苏省暨南京市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期间,律师向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名新入职的检察官、法官、行政执法人员,在市民的注视下进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述宪法主题公园的精彩呈“宪”对于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作用。
昨日更新 | 81次组卷 | 47卷引用:专题05 全面依法治国

6 .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材料一   面对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只有立足自身发展,才能为新时代大国外交提供足够的内生动力和支撑。中国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积极探索超越传统大国关系中“国强必霸”与“修昔底德陷阱”等窠臼的路径。

材料二   美国的优势战略立足于其在军事、科技和制度等领域不容挑战的领先地位,进而形成排他性的独特权力。美国通过主导国际秩序、运用联盟力量、利用离岸平衡术的借力打力、制造和利用危机以及充分运用软实力等手段来达到维持和延续霸权的目的。

材料三   中国坚定走团结合作的人间正道,在巴以冲突、俄乌冲突等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中国致力于提供更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共产品,不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评价中国外交的本质是“中方对国际权力的追逐”。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对这一观点加以驳斥。
要求:(1)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论证有力。
(2)观点明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达流畅,300字以内。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标志着香港特区有效落实基本法第23条规定的宪制责任,筑牢了香港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的“防护墙”,在新时代新征程“一国两制”事业发展进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但美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对此妄加指责,一再诋毁抹黑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称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将对港人以及在港美国公民、企业产生广泛影响,损害港人权利和自由;《条例》可能违背中国保持香港高度自治的国际承诺,破坏“一国两制”框架,损害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的声誉。

结合材料,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知识,对美方诋毁抹黑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言论进行批驳。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美国反对美国”的现实让美国民众对美国政治运作普遍感到失望。

材料一   2024年是美国大选年。随着选战的打响,美国两党展示出了很多的不同和对立,美国政治和社会的撕裂更加严重。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美国两党失去信心,把大选称为“从两个烂桃子里挑一个不太烂的。”

材料二   目前,移民问题成为美国政坛的重要争议点。美国联邦政府与得克萨斯州围绕美墨边境非法移民的博弈迅速升级。得州政府封锁边境城市的主要偷渡点,州长共和党人阿博特援引宪法自证“有自卫权防御入侵”。25名共和党州长集体声援得州,抨击拜登政府移民和边境政策。得州边境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凸显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党派对立。

有分析认为,当下美国因移民引发的“美国反对美国”是两党根本对立引起的撕裂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对这一观点加以评述。
作答要求:(1)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
(2)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表达流畅;300字以内。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来自全国的人大代表们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心声,切实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真正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每年的“必修课”是:在全国人代会之前,他会到不同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听取来往货车司机意见,聚焦发展堵点、民生难点、教育热点,开展走访调研,所撰写的建议经常反复沟通、修改20余次,确保所提内容靶向精准、措施可行。

全国人大代表李丰是一名一线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后,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要为普通工友发声,平时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所盼所求,尽自己所能解决工友的困难和疑虑。履职六年来,他提出的许多建议都直击农民工群体面对的难题,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得到了推进和采纳。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他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和病情,用他的专业技术和责任心守护每一个生命。今年的两会,他带来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呼吁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进一步方便患者就医。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应该如何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7日内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政治与法治

10 .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深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区域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要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先试、握指成拳,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