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5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是打造新时代法治城市标杆的重要抓手。广州市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广州样本”:在全国率先出台全面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地方性法规,首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率先试行政府部门首席法律顾问制度;出台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在全国率先构建“人、企、地、物、政”五张城市基础要素全景图和“一窗”集成政务服务模式等,打造“穗智管”、“穗好办”等优质品牌;在全国率先出台规范自由裁量权的政府规章,率先建立行政执法数据年报公示制度,首创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双免”清单,深入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广州样本”对其他地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中,“调解”“说理”“评理”等解决矛盾纠纷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追求和谐、和平、和睦、祥和“礼治秩序”的社会理想。采取官府调解、官批民调、民间调解等方式消弭矛盾,把依法调解和依礼调解贯通在一起,实现“无讼”“息讼”“德化”与“和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不懈的追求。

20世纪60年代初,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70年代末,枫桥人率先在全国开展对“四类分子”评审“摘帽”工作,为全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枫桥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办法,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90年代末以来,针对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枫桥经验”发源地创设了“四前四早工作法”“矛盾化解五分法"等,有效地就地预防和化解了矛盾。这些做法都体现了“评理”“说理”“调解”这种传统治理理念和方式在现代的运用和其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从乡村拓展到社区、网络等新空间,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材料二   若说最近的“顶流”热词是什么,那非“新中式”莫属。据某电商平台数据,近两个月来“新中式”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遍及服装美妆、家居装潢、奶茶餐饮等多个领域。尽管对“新中式”没有明确定义,但“新”+“中式”,可从诸多例子中窥斑:羽绒服搭配马面裙是新中式服装。彩妆画出“国泰民安”范儿也是新中式妆容……简言之。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各类设计、产品,均可被称为“新中式”。“新中式”的走红,看似一夜爆火,但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新设计、新表达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方式。是千年文化的厚积薄发;是消费者与市场双向奔赴,是市场功底的稳扎稳打。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矛盾观的知识,阐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请你设计一款“新中式”产品。要求:指出产品的名称,阐明你的设计方案及其预期效果,字数在150字左右。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传统粮食观中,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被片面理解为稻子、小麦等谷物主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谷物是食物,蔬菜和肉蛋奶也是食物,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

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食物开发领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

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转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观念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大食物观”发展过程的认识。
今日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目前已达3.5亿辆。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由于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问题涉及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伴随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每天有大量电动自行车需要存放、充电,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各部门应多方协作,针对薄弱环节不断进行改善与反复调整,增设充电桩,解决“供不应求”的现象;针对充电安全,要进行分类施策、精细管理,探索电动自行车治理路径,探索建设AI安全治理示范小区,实现24小时智能化监测;针对因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引发的火灾事故,生产部门要进行科学实验,生产安全高效电池,同时打击非法改装电池。电动自行车安全管控链条长,涉及多个部门,各地区各部门应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预判安全形势,形成合力,共同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火墙”。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上述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是如何运用科学思维的。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华大学毕业后顺利签约了一家跟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小华工作认真负责。最近公司经常要求员工加班,因为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要求员工每天加班4小时,否则扣发当日工资。坚持几天后,小华觉得身体不适,有一天只加班2小时就回家了,月底发工资时发现竟然被扣了一天工资。

(1)请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评析材料中公司的做法。
(2)针对该案例,有人说:如果员工不追究,那么该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加班4小时,否则扣发当日工资”的行为就不构成侵权。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驳斥这一观点。
今日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某为某平台外卖员,主要为各大超市的线上订单送货。2023年9月份的一天,张某去某超市取货,发现超市门口处张贴有一戴帽子、墨镜,穿牛仔衣,手持手机的男子照片,该照片上还注有“小偷”字样,张某确认照片中的男子正是自己。气愤之余,张某报警。

张某认为,该超市未经许可,擅自将原告画面截屏成照片贴在门口处,该照片将张某全身记录,且在照片上写下“小偷”字样,严重损害了张某的名誉权,导致其生活受到干扰,身心俱疲,精神遭受极大痛苦,故诉至法院。

该超市表示,我们张贴照片是为了寻找小偷,这是自救行为而不是违法行为。张贴照片不是为了降低某人的社会评价,不存在主观过错。照片刚贴上,且仅仅张贴了一天就撤下了,即使照片上的人真的是张某,也根本没有给张某造成任何损失,不存在损害结果。

关于有无证据证明照片里的人偷过东西,超市表示现在没有证据,其发现店内物品被偷后调取监控查到该人偷东西,就将照片打印出来张贴,监控已经自动清除了,没有保存,当时也没有报警。法院判决:超市行为明显超出合理范围,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

(1)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法院判决的理由。
(2)该超市“我们张贴照片是为了寻找小偷,这是自救行为而不是违法行为”的辩解包含着一个“三段论”推理,请写出这个“三段论”并指出其推理是否正确。

7 .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增长到近80岁,高龄老人群体日益庞大。伴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子女数量减少,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以往依靠亲情伦理来支撑老人长期护理需求的方式面临着可持续性考验。

对于多数家庭来说,照顾略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或许尚有余力,但如果面对照料长期失能人群,照护者往往由于长期照护压力而患上照护综合征。这是一种以身体、精神和情绪疲惫为特征的病症。有研究数据显示:30%~40%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照护者患有抑郁症和面临情绪压力;58%的照护者身体状况比同龄人更糟糕。

与失能老人一样,长期照护人员一样需要被关注与帮助。拿什么解救快被压垮的照护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失能群体方面被寄予厚望,也有利于让长期困于护理失能失智患者的家庭得到解脱。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谈谈如何让长期照护者走出“照护综合征”的困局。
今日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多地明确“轻微不罚” ,让执法有“力度”,也更有“温度”。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典型案例某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对某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厂区内露天堆放原煤,未采取密闭措施,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经查,该违法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危害后果轻微,依据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最终该市生态环境局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实施效果“轻微不罚”对当事人而言,获得低成本改正的机会,有利于纠正自己的行为;对于执法人员和执法机关而言,不在微小违法上投入过多时间与精力,也有利于执法资源向重大案件倾斜,在整体上提高执法效率。
有网友担心,“轻微不罚”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精神不相符合,不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结合材料,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今日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厉庄高级中学高三考前模拟(一)政治试卷

9 . 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人民民主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贯追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北京,人民大会堂。我国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戴着墨镜,指尖轻触纸面,仔细审议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这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在盲文电脑上敲出关乎数千万中国残疾人养老的建议,在全国两会上提交。

福建,五夫古镇“民情茶话室”。延续古老的摆茶议事传统,当地人大代表与老百姓喝茶聊事…… “有烟火气的民主”让人民的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

湖南,攸县山村。一棵年逾1500岁的古树焕发生机。全国政协委员在山村调研“跑出来”的建议,推动湖南23万余株古树名木有了法规“保护伞”。

大到国家立法,小到邻里间的“鸡毛蒜皮”,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正开展独特的民主实践。人大代表的“指尖”、政协委员的“脚下”,连着中国人的“心头”。中国人用自己的办法解决自己问题,开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对中国民主独特实践的理解。
今日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高三下学期针对性训练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近年来,深圳、保定、南京等城市兴建宪法主题公园,以多种景观形式和宪法实践活动精彩呈“宪”。2022年12月9日对外开放的南京宪法公园,宪法主题雕塑、宣誓广场、宪法宣传教育展,亮点纷呈。其中,作为“宪之核”的宪法宣誓广场,于组合浮雕中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在江苏省暨南京市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活动期间,律师向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名新入职的检察官、法官、行政执法人员,在市民的注视下进行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阐述宪法主题公园的精彩呈“宪”对于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作用。
今日更新 | 70次组卷 | 47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3(新高考七省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