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多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B.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供制度保障
C.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相同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多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A.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制度保证
B.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
D.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3 . (多选)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截至2022年,我国共有深圳等7个经济特区。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由此可见,设立经济特区(     
A.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B.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C.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D.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经验
4 . (多选)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重大事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D.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023-08-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多选)2022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万里长征路,每一步都非常艰难。是什么,让红军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时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的革命理想是(     
A.化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B.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C.夺取全国胜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023-08-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坚持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到半封闭再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的事件是                 
A.内地的开放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2023-07-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修上林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不定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要求中国共产党(     
A.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保障所有人的需求
C.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D.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不能有个人利益
8 . (不定项)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     
A.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B.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9 . (双选)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有效方法,也是许多城市积极倡导并持续推进的管理举措。但是,当前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垃圾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这使得政府的垃圾分类措施难以推进。材料告诉我们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主客观条件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
B.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重要条件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人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10 . (双选)在新华网调查公布的2022全国两会热词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健康中国等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乡村振兴、正风反腐、强军兴军、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体现出社会对国家发展的强烈关切。这表明(   )
A.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的正确结果
D.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