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在互联网裂变式发展的基础上,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网络格局中,消息真真假假、观点孰是孰非,令人眩目,很难辨别。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力,用好了造福国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为什么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并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如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3)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网络格局中,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做?
2019-05-09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宝鸡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定力,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强意志、执著信念和道德操守。政治定力,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增强政治定カ,是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在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主要表现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与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行为作斗争,能够经受住各种政治考验;增强政治定力,除了加强理论学习,还需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材料二“君子慎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慎独是指一个人独处时仍能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政治定力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做到“慎独”,不会被各种不良现象所诱惑:注重“慎独”修养的人在面对各种诱惑的时候能更好保持政治定力。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时候说:“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独,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提高“政治定力”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镇独”思想与提高政治定力之间的关系
(3)有人说“政治定力”就是“自我控制力”。如果要批驳此观点,请你列举理由。

3 .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映,将鲜为人知的高价抗癌救命药“格列卫”推到了人们眼前。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些抗癌特效药之所以在一个较高的价位上,自有其合理性——这类药物都经历了很多年高强度的研发,研究经费高达上百亿美元甚至更高,这些成本自然会在药品售价中予以体现和补偿。加之患者的刚性需求使得药价持续升温,甚至爆表。格列卫药价之殇就在于它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对于患者的家庭而言,最大的痛苦不是明知亲人无药可救必然要离去,而是明明有药可救却因为经济原因而无能为力。因此,有网友提出了国家必须强制药企降价,这也引发了很多药企的堪忧。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抗癌救命药“格列卫”高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从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药贵伤民药贱伤企所产生的药价之殇。
(3)有网友认为,为挽救更多生命和家庭,国家必须强制药企降价。请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哲学思考非常必要。哲学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少具有澄清问题、勾画领域、提炼视角、分析评价等几方面的作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学的发展在深刻影响人类的同时,也对哲学领域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新观点不断推动着相关理论的变革与创新。上述材料表明
①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对象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9-02-19更新 | 441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历史,看待法治进程,用哲学智慧提升法治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观点是什么?
(2)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