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骨文“新”活法。

“小殷”,一片来自三千多年前的甲骨,从昔日“惊天下”到如今融入现代人生活。甲骨文已不单单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文字,而是出现在了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拉近了人们和甲骨文之间的距离。很多甲骨文书法展、艺术展在国外举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你对甲骨文“新”活法的理解。
2024-06-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高中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建设航天强国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的伟大篇章,中国航天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加强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规划对改革发展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强化科技协同攻坚,推进系统工程管理创新,全力打造航天原创技术策源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揭秘力量之源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等阐释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的共同特征:以热爱祖国为根本内核、以改革创新为时代意义、以自力更生为立业之本,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赓续传承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
2024-06-0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高中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增加,然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比较突出。首先,核心技术突破方面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动力电池延长寿命、低温性能、快充性能等方向存在短板。其次,技术发展需要人才引领,而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缺口显著扩大,但专业人才培养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再次,消费者关注的不再只是产品本身,还会进一步考虑产品的售后服务,在同类新能源汽车质量和性能都相近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售后服务更优质的车企。与此同时,企业自身对国际投资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不足、获取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投资、财产,甚至人员安全受到一定挑战。

材料二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我国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保数重质的任务越来越重。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定不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尤其要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赢种业翻身仗。

(1)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正盛。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出海”。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
(3)假如你是一位记者,请你围绕“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种业事关全民粮食安全命脉”的主旨,写两篇新闻报道的题目。题目要求主旨突出,观点鲜明,简明扼要,至少两个。
2024-04-0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杭州亚运会以体育为载体,品文化之韵,发文化之声,传文化之美。开幕式上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还以多元文化为主题,展现了亚洲各国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魅力,通过传统艺术表演、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传统文化技术的展示,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各国代表团身着民族特色服饰入场,尽情展示本国文化风采,共同组合成鲜明的亚洲之风,展示了亚洲多元文化的特点,也为各国提供了文化交流互鉴的舞台,推动亚洲文化朝着更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惊艳亿万观众。


杭州亚运会对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4-03-11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色,是南平可持续发展最靓丽的底色;生态,是南平乡村振兴最美丽的名片。

南平市坚持以青山为底、逐绿而行,因地制宜切实将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2023年,南平市举全市之力,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围绕“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抢抓“双碳”目标和“以竹代塑”重大机遇,通过实施“丰产竹林培育工程”,加快丰产高效竹林集成示范片建设;做好竹科技、竹工艺、竹产业的统筹发展。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竹元素的文化内涵,讲好竹故事,扩大竹影响,打造“竹文化+”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品牌,不断开发文创产品,创新了竹文化发展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南平市是如何“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扑下身子“迎考”,沉到一线“解题”。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金华市浦江县下访接待群众,推动形成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浦江经验”把信访工作中原先的群众上访变为领导主动下访,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到许多主动啃掉“硬骨头”、越过“险滩”的具体路径;将问题导向作为实际工作中的方法论,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从源头处发力,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突出性问题,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和直面问题的实践品格。

经过20年的发展,“浦江经验”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彰显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2023年7月,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信访局与浙江省委联合召开总结推广“浦江经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经验交流会。


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说明“浦江经验”对领导干部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的启示。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这些矛盾归根结底在于经济建设进程中满足人的需要与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果的实践不同步。十八大以来,立足于我国发展的实际,党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到底是什么关系?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论述这个问题。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太沉痛了。

——邓小平《目前的形式和任务》(节选)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对立统一原理,评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2023年6月14日,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幕。与会广大学者认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基本人权,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等人权核心价值。会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指出,中国坚持人民至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走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各国应当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以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保障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人权。

为此,有学者认为,我们坚持把人权事业的普遍性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这为中国人权进步和国际人权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我国坚持走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的合理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我国,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洞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影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在内容上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崇道尚德、尊师重教的核心理念,通过对新时代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精神长相”的塑造,充分彰显了中国教育的思想精髓。在新征程上,全国广大教师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扩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弘扬教育家精神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意义。
2024-02-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党十年来领导文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和理论升华。这一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是对世界文化文明之问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是理论的总结,也是行动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结合材料并运用真理的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24-02-2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