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时空和作用上的差异,但在内容领域、观点见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又有诸多通达相融之处。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进行改造,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将《汉书》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实证与考据方法进行创新转化,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用以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与理论论述中,巧用中华文化名言名句,激活其内蕴的合理因素,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等。这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嫁接联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愈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应有的当代气韵与时代风采。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第二个结合”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至上性和优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强调“实践”的古语,请你列举两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抽象的。在实践中,爱国主义教育应主题鲜明、融入日常,既要紧扣党和国家的“大实践”“大事业”,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又要联系身边可感可知的“小点滴”“小事例”,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各环节。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新时代制定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分析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的正确性。
(3)请就如何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提出两条建议。
2024-05-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和新时代文化建设实际,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直面世界文明发展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重要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重大创新观点上,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性的理论观点,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文明传承的内在规律,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价值。
(3)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创造延续文明生机,以对话推动文明进步,以共生塑造文明未来。请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24-05-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原则和历史真谛,他强调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采解答,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他强调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他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
(2)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自立的集中体现,具有坚定文化自信的鲜明特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3)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奋力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文化强国、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请你写出两点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月23日20时,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拉开帷幕。随处可见的中国风、科技感满满的舞台、恢宏大气的表演,让这场开幕式惊艳世界、火遍全球。

在开幕式的表演中,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宋韵女子亭亭玉立、翩然灵动,游船往来、灯影点点,展现出江南风韵的隽永景象;飞旋于空中的演员与潮共舞,吉祥物“江南忆”破水而出、腾跃跳动,激发起活力澎湃的运动浪潮;“白鹭精灵”踏寻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画卷,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在网幕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当开幕式进入主火炬点燃环节,承载着亚洲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弄潮儿”,从虚拟世界踏浪而来,与运动员汪顺共同点燃了主火炬。这也是亚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实现数实联合点燃火炬。“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开幕式最后在杭州亚运会主题歌曲《同爱同在》的旋律中落下帷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惊艳世界、火遍全球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9月9日至10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以“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未来”为峰会主题。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巴西总统卢拉、中国总理李强、英国首相苏纳克、德国总理朔尔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峰会。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峰会主题意义重大,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各国应当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当下,二十国集团成员更应当坚守团结合作的初心,为了人类的共同未来和福祉,扛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责任,做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伙伴,做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伙伴,做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伙伴。


(1)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的。
(2)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外交主张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请你列举两项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的中华传统思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北省曲周县是典型的浅层咸水型盐渍化低产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地块分散,属传统小农经营,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经营方式。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走进河北曲周县乡村,面对面了解乡亲们的急难愁盼,决定在村里驻扎下来,靠近田间地头,扎根生产一线,帮乡亲们随时解决技术难题,由此成立了第一个科技小院。10余年间,中国农大学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通过科技小院,同学们从校舍走向村庄,走进田间,把所学所知施展在乡村振兴中让科技的翅膀助推农业发展,让科研成果在用间转化出实效。同学们通过亲身到补会实践中摸爬滚打,夯实了他们解决农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本领,同时在生产劳动中体验到三农之艰,在与乡亲们同吃同住中体悟农民亲情,更加激发了他们知农爱农的情怀,科技小院成为我国乡村振兴人才的成长沃土。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知识,说明“科技小院”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中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拓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而且关注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社会建设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实现提供了可选择的珞径。当前,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中仍旧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现代产业结构不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依然是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以高质量发展拓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3)结合实践,谈谈总书记的讲话对于青年人担当历史使命的启示?
2023-12-2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试题

8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传统村落,多次对传统村落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具有成百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这些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汇聚在传统村落里。

传统村落在一代代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承载起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色,保留传统村落历史风貌,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古民居、古建筑等有形的历史文化载体。传承活态的乡土文化,挖掘、继承、创新传统村落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推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目前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名录、实施挂牌保护制度,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得到保护,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重视保护传统村落工作的文化依据。
2023-12-2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是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倡议顺应了时代潮流,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1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参会,共形成458项成果。“一带一路”倡议十年间,中国与沿线各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软联通”“硬联通”“心联通”。十年来,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 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实施了超过 1600个援外项目,一个个项目在欧亚地区构建起走廊通道……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人类的“幸福路”。

如今,“一带一路”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朋友圈越来越大,它犹如一支巨笔, 书写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新篇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共建“一带一路”是如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材料二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价值导航。会议认为,习近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会议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具有浓厚的人民情怀,呈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所在。

(2)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期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价值导航。结合材料二,并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一,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请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3-12-19更新 | 3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普高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

10 .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指出: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