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在购物前,他们先从互联网上免费索取相关商家的使用赠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并与其他试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行为(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2022-07-14更新 | 691次组卷 | 149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个性化定制”就在我们身边,“互联网+”大环境下,我们可以张扬更多个性,从一件T恤到一本书,只要你愿意,生活中就会充满惊喜。这种消费主要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3 . “双十一”期间许多商品支持购物津贴使用,满200减20,满400减50……许多消费者为能使用到购物津贴而努力凑单。然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并不是自己需要的。消费者的这种凑单行为(   
A.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B.违背适度消费的原则
C.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D.违背理性消费的原则
4 . 2017年10月发布的中国游客海外消费调查显示,消费者开始逃离争强好胜的奢侈品消费,尤其是与高端时尚配饰如手袋、珠宝和手表相关的消费,更加关注日常高端必需品。这表明消费者开始(       
①树立求实心理,青睐理性消费②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③克服攀比心理,倾向适度消费④坚持量人为出,逐步减少消费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1-12高三·河南郑州·阶段练习
5 .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差钱”也奢侈,为了买心爱的名牌衣物和手包,在“气势”上压倒别人,几乎用尽所有的工资,平时只能煮泡面、啃馒头,文化消费更是无从谈起。材料中的消费者应该(       
①反对攀比消费,做到量力而行       
②坚持理性消费,摒弃从众心理
③注重精神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④寻求贷款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9-07更新 | 12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双1l”是疯狂的“网络购物节”。2017年天猫全天成交金额为1682亿元。经济下行压力下,电子商务需求的逆势“井喷”,透露出我国网上消费的巨大潜力,为所有制造业和贸易商转型发展亮起倒逼信号。这说明了(     
A.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B.消费引导生产的调整升级
C.求异和攀比心理影响消费D.消费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
7 . “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许多人感叹,现在春节已成了“春劫”,自己则成了“节奴”,一个春节花完了几个月工资。“面子”型消费,归根结底是虚荣心在作祟。这种消费主要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2021-08-12更新 | 43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统一、肥大的校服,有“严格要求”的发型已经承载不了十几岁学生族想要绽放的活力和青春,鞋子就成为他们展示个性、家庭财富、时尚指数的重要载体。很多家长都反映,现在的中学生特别喜欢买鞋子,特别是男生,还存在着“斗鞋”现象。

材料二:“双十一”期间,天猫以2 684亿元的交易额再创世界纪录。一些买买买的剁手族们在陆续收到包裹的同时开始在网上发起讨论:怎样的人才能在“双十一”过后不后悔?有人后悔买东西,有人后悔没买东西;有人发表观点说“双十一”成为让你不买难受,买了后悔的日子。


(1)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消费心理。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在“双十一”过后不后悔。
9 . “网红”一词越来越常见,一些美食或景点成为“网红”后,总会吸引众多消费者光顾。材料中消费者的行为(       
①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②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③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行为            ④往往会推动某类流行趋势的出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辞海》对“面子”解释道:面子,俗谓体面光荣。在现实生活中,“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例子俯仰皆是,比如一个人为了在朋友面前挣足面子,没钱也要穷摆阔。“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消费行为是(       
①不健康、不理智的②人情消费的内在要求
③由攀比心理引发的④由求实心理引发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