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产决定消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材料一   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GDP仍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3%,消费仍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恢复相对缓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对经济增长呈负向拉动。

2021年3月,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消费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多地设定了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目标,提出了许多拉动消费的具体政策与举措,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

材料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利于坚定全球抗击疫情的信心。携手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人人享有健康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其中“普遍安全”就包含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驾护航,维护人类的整体安全与健康福祉。

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采取切实行动,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要凝聚各国力量,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建立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共同合作加快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取得惠及全人类的突破性成果;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


(1)联系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说明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正确性。
2021-10-19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是2021年中央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运用好“互联网+”,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数字经济创建了一个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环境。数字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可以实时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使企业快速精准分析不同客户的资料和需求,大规模量身定制满足客户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对未来需求趋势作出精准预判。由于网络的发展,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流通环节,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数字经济更有利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数字经济对助力中国经济内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3 .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相较于过去的移动网络具有高速度、低功耗、低时延、泛在网、万物互联等特点。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支撑技术,5G会对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颠覆性影响。不仅将激发新型消费和投资、促进就业创业、解放生产力,还将重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治理,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0-11-2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移动支付正改变着社会消费习惯。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可以网上支付,线下享受服务和商品消费,同时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交易、消费的便捷。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带动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应用等行业的发展。


运用“生产和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经济学道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移动支付正改变着社会消费习惯。对此,某校高一(1)班同学围绕移动支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同学甲: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可以网上支付,线下享受服务和商品消费,同时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交易、消费的便捷。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带动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应用等行业的发展,给移动支付点赞。

同学乙:移动支付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因移动支付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诈骗等案件频发;二是使用手机付款有时会面临手机没电的尴尬等等。


请根据上面的讨论,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同学甲的观点。
(2)因移动支付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诈骗等案件频发,同学乙认为这是市场自身弱点的反映,有必要限制市场的作用,你同意该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对于解决移动支付过程中遇到的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少于两条建议)
2020-04-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材料一: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时代,万物互联互通,5G已来,华为领跑。早在2006年,华为就开始布局5G研发,迄今为止累计投入上百亿美元;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持续创新未来。通过5G网络,将会掀起一片视频狂潮,传统的电商模式将受到严重的打击和影响,不再是依靠以前的图片和文字模式,所有电商商家必须改变原有的运营模式,着重视频营销,通过视频与用户建立最直接、最真实的联系,通过视频创建粉丝池、用户池。那个时候,谁拥有更大的粉丝和用户流量,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材料二:由于华为在5G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方面领先全球,威胁到美国通讯行业的地位,遭到了美国的围攻打压。美国以“通讯安全”为由,禁用华为,唆使加拿大逮捕华为高层,甚至施压盟友禁用华为,以图遏制中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减缓中国赶超美国的速度。


(1)请你分析5G网络时代的到来会产生哪些经济影响。
(2)运用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对美国打压华为的行为进行评析。
2020-01-1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阴中学2020年高二学业模拟政治试题(合格性)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家工商总局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消费服务的更高要求,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要满足这些需要,必须激发企业创新,释放市场活力;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1)运用“生产决定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激发企业创新,释放市场活力”的积极意义。
(2)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证照分离”改革的积极效应。
2019-11-2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清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9年2月24日,华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正式发布了5G折叠屏手机MateX,这款手机展开屏幕后大小为8英寸,最薄处仅为5.4毫米,可能于6月发售。这款手机的售价为2299欧元,约合人民币1.75万元,售价1.715万元!5G!折叠屏幕!这款国产黑科技手机一出现就立即引来围观,很快登上微博热搜榜,很多人已经开始预定该手机。1987年,华为成立时只有6名员工、2.4万元注册资金;今天,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设立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世界通信巨头思科也为之头痛,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业界分析华为成功的原因有:战略优势、自主核心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人才体制优势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华为手机引起围观和登上微博热搜的原因并分析说明华为公司的经营成功对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何启示。

9 .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11月11日是社会流行的“光棍节”、“单身节”,近年来却成为网上购物的“狂欢节”,随着一年一度的“双十一”逐渐临近,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再启战幕。


(1)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分析以上经济现象。

材料二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指出:当前虚假标价等价格欺诈的现象较为突出。但在现实中,由于交易额较小,消费者大都忍气吞声。加上其他种种因素,使得价格失信的成本较低,而利益驱动也使一些电商平台在批评声中依然我行我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主管部门规范平台及商家的价格行为。电商平台也需要履行平台义务,密切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工作,自觉接受广大消费者的监督,特别是提高消费者投诉的权重。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出现虚假标价等价格欺诈现象的原因。
(3)运用“规范市场秩序”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解决网络购物中价格欺诈问题。

10 .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消费”成为当前消费发展的新动力。

材料:2002-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年份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文化消费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文化消费
2002770360304072467183447
20101175986975913587282975
20172181015161110269775221165

注:①2007年,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30%以上。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哪些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