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       
①开展全员劳动培训,提高加强劳动教育的自觉程度
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实施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
③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培养正确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
④具备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务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之所以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       
①劳动教育源于伟大的劳动精神,是人类特有的物质性活动
②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手段
③劳动精神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劳动精神鼓舞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拥有某项技能,通过网站或者APP找到愿意为之付钱的用户,于是在全职工作之外,增加了一项临时工作,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新的用工方式--“零工”,由此形成的经济形态被称为“零工经济”。这种经济形态(       
①降低了劳动就业成本,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
②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但也会增加劳动者维权的风险性
③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也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战
④解放了人的时间和创造力,改变了当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9-12更新 | 98次组卷 | 6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某校以“爱劳动、做劳模、树匠心”为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列观点正确且与议题相契合的是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       
②弘扬劳动精神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       
③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人类文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浙江省农民人均年收入连续30多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一条基本经验是让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让更多农民充分就业,让工资性收入、创业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多元收入结构中的主体支撑。从材料中可知   
①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②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完善分配政策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助推农民增收
A.①④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0-01-15更新 | 48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6 . 某地政府免费对贫困户张某失业的3人提供食用菌种植技能培训,随后,当地慈善工作站又提供产业救助金帮助其建立起食用菌大棚,张某家因此获得了可观收益。这种“精神扶贫+慈善救助”模式
①提高了劳动者生产能力   
②保障了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的权利
③表明了就业是民生之本   
④体现了劳动者树立竞争就业的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2017年财政部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安排22700亿元,比2016年增加5300亿元,赤字率为2.98%,我国扩大财政赤字规模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应是(   
①消费需求增加,内需扩大
②企业扩大生产,就业增多
③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
④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需求
A.④→②→③→①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①→②→③→④
2016-11-26更新 | 147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