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多选)关于企业中的劳动者的相关观点错误的是(     )。
A.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资金、技术、规模的竞争,然后才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B.员工无所谓优劣之分,企业效益的获得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要管理到位
C.劳动者的技能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勤练技能,其他的可以放在一边
D.道德品质是成为一名高素质劳动者的必备条件
2023-10-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经济政治与社会试题

2 . 多年来,习近平步履纵贯大江南北,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满是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切,还有对老乡们生活的牵挂。

常口村画好山水画

1997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常口村调研时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空气变产品

守山山聚宝

共享大红包

常口村领取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目前,常口村第二期碳票已经制作完成,涉及林地面积7181亩,经核算可达到21139吨的碳减排量,碳票预估能有60多万元的收益。

空气打包,鼓起腰包。常口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筹山水林田湖村等要素,实施常上湖保护修复项目。

2021年,常口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世纪90年代的不足3万元增长到145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9万元。党的二十大前夕,村民们领到一个特殊的红包——村里把去年卖空气14万元进行了分红,每人150元。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阐释常口村在画好“山水画”的过程中坚持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红苹果映红了老区人民的好日子

2022101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陕北黄土高坡,土壤通透性强,且含多种微量元素,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走进陕西延安,梁峁沟壑层叠,连片果园延绵。当地积极作为,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等方式,实现苹果数量质量双提升。发展了冷链仓储、精深加工等产业,并在乡村旅游上同步发力。支持企业和合作社与果农建立分红、股权等合作关系,形成多元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果农成为产业受益者。红苹果鼓起钱袋子,也映红了老区人民的好日子。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延安的发展经验对坚定走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启示。

红旗渠畔话振兴

202210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矫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在党的领导下,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顶酷暑、战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万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建成,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父辈当年战太行,我们现在要富太行’‘美太行新时代的林州人又开始续写新的篇章。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以“弘扬红旗渠精神,做新时代奋进者”为主题撰写一篇微发言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2-12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政治试题
3 . 最近《我们这十年!中国精度》视频在各大平台热播,回顾了这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每一个精确慎微的重要瞬间,勾勒出十年间中国智造的非凡足迹。这其中,众多重大工程和标志性成果无一不凝结着工匠精神。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我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基于(     
①工匠精神能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②是巩固新型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③工匠精神能创造价值,是社会进步和财富的源泉所在
④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技能宝贵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
2023-02-10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又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②能降低劳动者的就业成本,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③能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的收入
④增强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下列关于上述做法带来的影响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激发居民消费活力
②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生存危机滋生土壤→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④扩大国家财政支出→增加社会供给总量→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之所以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     
①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创造价值的源泉
②培育劳动精神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劳动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坚持劳动是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三峡工程竣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嫦娥”飞天、“蛟龙”潜海……是众多劳动者经年累月的辛勤奋斗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人民凭借勤劳的双手,取得了举世瞩目脱贫攻坚成果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亿万劳动者大军诠释着“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新时代精神。这告诉我们(   
①劳动光荣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②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③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我国的民生之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我们要明确他们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鼓励其在新时期作出更大贡献。

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指企业在完成自身的盈利目标的同时,有义务扮演好社会角色,满足社会相关利益的需要。近年来,国货以硬核的品质开始打破被国外品牌全方位压制的局面。这些品牌的企业以自己的优势承担着独特的民族使命。华为集团以领先世界的5G技术令国人引以为自豪,格力集团以质量为先使得消费者引以为傲,还有一大批国产品牌的企业以高质量发展的追求赢得国人信任。这些企业善于抓住了国人内心的审美潮流,如李宁的国潮服装、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等等,无一不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魅力。

因此,企业要在精神生活上“先富起来”,要富而有爱、富而有责,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以模范表率引领公序良俗。秉持光荣传统,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营造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氛围。企业还要具有家国情怀,为国创业、为民造福,要以诚信立足,承担道德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在新时期应如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你我他人人有责。某校高一年级,以“践行社会责任、做新时代劳动者”为主题,举办演讲比赛。假如你参与演讲.请你列出三条演讲提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目前,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共商共建共享成果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要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1)结合材料,从分配的角度,分析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

◆劳动致富劳动光荣

马克思把劳动比喻为整个社会都在围绕旋转的“太阳”,将劳动视作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凭借一双勤劳的双手,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用汗水与智慧开启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凭借一双勤劳的双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共同创造着幸福生活。“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们迎,以“共动最光荣”为题,撰写一篇短评。
2022-01-21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10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从娃娃抓起的劳动教育也在不断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是基于(     
①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③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