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2022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开设劳动课程旨在让学生懂得(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②劳动是创造和实现价值的唯一源泉
③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条件
④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要聚焦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和卡点,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从制度规则入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举措。需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我国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达到62.7%,第三产业成为就业最大“容纳器”;重点群体就业平稳,十八大以来,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增值2.9亿人;累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5501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768万人。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22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万人,三分之二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实现脱贫。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要坚持立破并举。
(2)结合材料二,请你围绕“道路自信”这一主题写一篇就业成就简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知识运用准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200个字左右。
2023-02-04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多措并举促进就业,2022年三季度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至9月城镇新增就业1001万人。以下促进就业措施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就业岗位
②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为创业提供资金→劳动者积极创业→缓解就业压力
③举办招聘会→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质量就业
④开展困难毕业生专项帮扶→募集见习岗位→增加劳动报酬→达成就业目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又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②能降低劳动者的就业成本,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③能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的收入
④增强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材料一   2021年T市计划确保新增就业48万人,同时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为此该市启动“多措并举保就业”工程,开展了一系列促就业工作。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劳动者参加紧缺职业工种、高等级项目培训,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集群。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员、女性等群体的就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对接服务。对于用工需求较大的互联网产业,出台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机制以及制定落户服务等配套政策,增加产业和人才的磁场效应。对于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精准帮扶,守住稳定就业的“硬底线”。

材料二   2021年高校毕业生达820多万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最大的挑战是结构不太合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供求错位。解决结构性矛盾比解决总量矛盾难度更大、耗时更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谈谈T市启动“多措并举保就业”工程将对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6 . 2021年,面对全国909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需就业的严峻形势,各地政府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加大线上岗位投送力度,引导用人单位延长招聘时间,允许部分职业可“先上岗、再考证”……这是基于(   
①就业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②就业能使大学生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
③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④就业观念影响就业者的择业行为和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909万人,首次突破900万人。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是(       
①消费能力提高,消费意愿增强②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就业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④释放消费潜力,助力企业发展
A.③→④→①→②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
8 .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在传统观念中,“毕业即工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选择“慢就业”的大学生正逐年增多。大学生敢于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在于(     
①党和政府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相对充裕
③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学生有更多试错机会
④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6年我国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增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③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7更新 | 61次组卷 | 81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朱柏庐《朱子家训》言∶一粥一饭,当念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新时代倡导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仍然要惜"一粥一饭"念"物力维艰"。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②珍惜粮食是对劳动者劳动的尊重
③新时代我国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④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