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0 道试题
1 . 强大的国内市场,可以有效化解外部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和“会”消费。下列与之相对应的四大举措推导正确的是(     
①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拓展居民多元收入
②提高生活质量,有利身心健康,协调理性消费
③诚信公平,推进供给侧改革,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个性需求
④社会保障应保尽保,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居有所住,费用下降
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2 . (多选)关于企业中的劳动者的相关观点错误的是(     )。
A.企业之间的竞争是资金、技术、规模的竞争,然后才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B.员工无所谓优劣之分,企业效益的获得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要管理到位
C.劳动者的技能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勤练技能,其他的可以放在一边
D.道德品质是成为一名高素质劳动者的必备条件
2023-10-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经济政治与社会试题
3 . 一名男子在重庆某景区雇人抬轿子(滑竿)上山遭遇网民和路人指责“心真狠!竟让年纪那么大的轿夫抬自己上山”被认为是“践踏他人尊严”。舆论压力下,许多游客不敢坐轿,几乎失去谋生之路的轿夫怒斥路人“收起你那廉价的同情”。对该事件的理性认识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条件下游客购买轿夫等值服务不应受到道德谴责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轿夫抬轿挣钱合理合法应当受到人们尊重
③景区应完善服务,增加索道和观光车等工具以取代轿夫劳动
④政府应加强管理,出台相关文件严禁周边群众从事轿夫工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4 . 一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情况,提供更多工作岗位,提高就业机会。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是基于(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③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3-10-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啃老族是指已成年、具有社会生存能力,但仍然依靠父母或者其他抚养人养活自己的年轻人。据统计,我国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着“啃老”现象。


你将怎样说服“啃老族”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2023-05-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学案
6 . 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劳”蕴含着一种精神,两种态度,三种行为,四种观念。一种精神是指以劳动精神为核心,两种态度是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态度,三种行为是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行为规范,四种观念是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使其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①使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互为前提
②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③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新型劳动者
④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2023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该办法强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中,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该规定意在(     
①丰富社会救助形式,增加劳动者转移性收入
②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③挖掘工程用工潜力,增加当地群众劳务报酬
④激发劳动者积极性,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收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截止2022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公路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数量2458个,总投资额51.6亿元,发放劳务报酬总额4.7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4.9万人次,其中,脱贫户1.2万人次。以下对以工代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传导路径表述正确的是(     
A.运用市场调节就业→减少直接赈济→激发创造活力
B.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农民收入→落实社会救助
C.弘扬劳动创造精神→提升劳动技能→增加劳动收入
D.创造就业岗位增量→稳生产保民生→促进共同富裕
9 . “让每一个敢想敢拼的你,找寻到实现人生梦想的机遇”这是中央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国聘行动”公益广告词。“国聘行动”启动三年来,凭借聚合央企、国企和民企的头部就业资源,不断壮大规模、增强效能,架起大学生等求职者与招聘岗位之间的桥梁,以社会合力共促就业。这样做是基于(     
①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需要             
②就业是社会稳定的主要支撑
③为劳动者提供更优质的职业选择             
④政府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城市“蹲族”特指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出身不错、被人寄予厚望、却甘当社会的“隐形人”的年轻人。他们因偶然性因素失业,但具备重返岗位的潜力。习总书记在20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不少媒体呼吁,应当让这些“蹲”着的年轻人“站”起来,这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②就业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着社会进步
④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