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强大的国内市场,可以有效化解外部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和“会”消费。下列与之相对应的四大举措推导正确的是(     
①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拓展居民多元收入
②提高生活质量,有利身心健康,协调理性消费
③诚信公平,推进供给侧改革,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个性需求
④社会保障应保尽保,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居有所住,费用下降
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2 . “在闲暇时间接几张单子,跑几趟活儿,既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又能赚一点儿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依靠互联网寻求工作机会的求职者越来越多,“零工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渐渐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零工经济”模式的流行(        
①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②能降低劳动者的就业成本,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③能增加劳动者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得的收入
④增强就业的灵活性,改变了当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材料一   2021年T市计划确保新增就业48万人,同时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为此该市启动“多措并举保就业”工程,开展了一系列促就业工作。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引导劳动者参加紧缺职业工种、高等级项目培训,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集群。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员、女性等群体的就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对接服务。对于用工需求较大的互联网产业,出台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机制以及制定落户服务等配套政策,增加产业和人才的磁场效应。对于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精准帮扶,守住稳定就业的“硬底线”。

材料二   2021年高校毕业生达820多万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大量的毕业生就业,最大的挑战是结构不太合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造成供求错位。解决结构性矛盾比解决总量矛盾难度更大、耗时更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谈谈T市启动“多措并举保就业”工程将对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4 . 2021年,面对全国909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需就业的严峻形势,各地政府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加大线上岗位投送力度,引导用人单位延长招聘时间,允许部分职业可“先上岗、再考证”……这是基于(   
①就业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②就业能使大学生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
③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④就业观念影响就业者的择业行为和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909万人,首次突破900万人。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是(       
①消费能力提高,消费意愿增强②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就业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④释放消费潜力,助力企业发展
A.③→④→①→②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
6 .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在传统观念中,“毕业即工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选择“慢就业”的大学生正逐年增多。大学生敢于选择“慢就业”的原因在于(     
①党和政府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相对充裕
③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学生有更多试错机会
④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