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某地积极推行“乡贤理事+合作运营”的发展路径,构建“理事会+合作社+企业+集体十农户”利益共同体,培育“乡村旅游+稻虾养殖”特色产业,集体产业总值达200多万元,群众收入大幅提高,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该地乡村振兴的经验在于(     
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                         
②关注社会公平,减轻农民负担
③调整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                         
④加强多元合作,改善经营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26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模拟试题 必修2《经济与社会》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饼小葱小火炉,蘸酱撒料开始撸。”淄博烧烤极具特色的“灵魂吃法”刷爆网络,吸引了众多大学生、上班族慕名打卡。淄博抓住机遇,用“新”留人,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产业,新拓优质岗位,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发放由政府贴息的大学生创业贷款;用“薪”留人,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并以人才奖励机制带动引才就业政策落地;用“心”留人,以覆盖全市各区县的38处青年驿站,为求职就业、实习游玩的高校大学生,提供一定期限的半价或全免住宿服务。

“热腾热腾腾的烟火气,香喷喷的生活味儿。”烧烤出圈后,淄博还开通公交、高铁专线,免费发放文旅礼包……以满满的诚意提升城市的“亲切感”。对于淄博而言,真正能留住年轻人的,不是烧烤,而是城市和个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淄博是如何让青年人才“流”进来,留下来的。
2023-05-23更新 | 1107次组卷 | 8卷引用:高考模拟试题 必修2《经济与社会》
3 . 下表反映了我国2022年部分经济统计数据。从中可推断出我国(     
项目国内生产从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人均财产净收入人均转移净收入
总额(元)121.02万亿3688420590617532276892
同比增速(%)3.05.04.94.84.95.5
①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有助于提升劳动者获得感
③坚持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通过再分配机制使人均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13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考模拟试题 必修2《经济与社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单位:元)


注: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 538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 391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 632元,增长4. 5%。

材料二   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仍面临不少制约。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趋紧制约投资增长,投资结构优化存在堵点难点;供需结构不匹配,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民生保障存在短板。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政府在扩大内需中应如何作为。
2023-05-08更新 | 581次组卷 | 5卷引用:高考模拟试题 必修2《经济与社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8月31日,《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公布实施,一方面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聚焦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切实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稳住消费基本盘。制定《2022年广东消费券发放工作方案》,鼓励各地发放消费券,发放范围涵盖零售、餐饮、文旅、住宿、体育等领域,覆盖领域广、受益人数多。

——,保障消费供给。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

——,促进新型消费,推广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既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又助力数字经济大众化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中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   2012-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情况

注:欧美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重稳定在15%到25%,政府资金占50%左右,企业资金占25%左右,高校和非营利机构资金占25%左右。2020年,我国政府和企业投入的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分别约为92%、4%。

材料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中央财政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近几年,我国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300多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2022年,我国1169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引次敫进入世界前两位。同时,基础研究人员收入偏低缺少长期稳定的基地、深耕基础研究理论的团队比较匮乏等制约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依然存在。

2022年,我国出台《关于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对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接收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机构基础研究资金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2023年1 月,100亿元公益基金资助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公布首届获资助名单,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的58位杰出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有观点认为,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只能依赖财政资金投入,不能靠企业和社会力量。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