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财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2020·浙江·模拟预测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2019年我国GDP增长6.1%,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消费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低于预期。2020年2月以来,我国多省份纷纷拉开专项债发行大幕,继续践行和拓展减税降费,以期发挥其叠加累积效应,但这些措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政收入“吃紧”。因此,如何精打细算,既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角度,说明我国多省份相关举措的合理性。
(2)请你从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角度,为政府解决财政收入“吃紧”问题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2020-12-22更新 | 24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及2021年高考考向预测》专题八 国家收入的分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材料一有专家指出,高质量发展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高质量——商品服务等供给的高质量;人的高质量——人口、劳动力素质,劳动者技能的提升;环境的高质量——生产生活所处环境的改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过程。

材料二在2018年“两会”期间,政府某部委领导做客人民网,就“以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主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时表示,政府要坚持从企业和群众需求侧出发,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作用,并就政府应如何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提几点合理建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鲁哀公问有若:“饥馑之年,物用不足,该怎么办?”有若建议降低民众赋税,哀公不解。有若解释道:“百姓富足,您怎会不富足;百姓不能富足,您又从哪里富足?”有若的解释的内在逻辑是
①降低税负→百姓富足
②税源扩大→财政增收
③国泰民安→生产发展
④国库丰足→支出无忧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④→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向社会发布,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
材料一       当前,我国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农”发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农业在生产、流通环节与现代技术缺乏切合度;农产品需求升级,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不足;一些地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扳、经营权不清晰,土地流转问题较多;受经济增长换挡降速的影响,各地对农村投入增幅明显回落,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减弱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
材料二       在农村,通常说的“村两委”是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2010年以来,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的勾蓝瑶村为了使多村旅游健康发展,且真正发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作用,该村启动了“党建+精准扶贫”计划,按照“抓党建、优服务,履职责、促脱贫”的思路,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同时,坚持村民自治管理,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修订了《勾蓝瑶寨村规民约》并制定了《星级农家乐准入和管理办法》规范该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村民大会进行通报和决策,定时公开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如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解决好“三农”新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加强农村“村两委”的建设对于实施好精准扶贫工程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9-20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2019年1月以来,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政策相继开始实施,不少企业和个人直接感受到政策红利。从具体数据来看,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29. 7%,在各税种中下降幅度最大,使得约8400万纳税人无须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优惠政策,惠及1798万家企业,占全国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中98%是民营企业。

材料二   数据显示,2019年1至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629亿元,同比增长15%o从主要支出科目情况看,行政性开支进一步压缩,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4 0-10;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26.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同比增长6.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7.6%。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减税降费政策将对激发市场活力起到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在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的同时,就如何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提出两条政策性建议。
2020-07-20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18.1 国家财政(重点练)

6 . 材料 扶贫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2013年中国减少贫困人口1 650万人,2014年减少1 232万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4.2%。2015年1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指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 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 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开展扶贫工作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从分配角度为农村扶贫提出建议。
2018-12-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高考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尊重基层实践创造,持续、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谱写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材料一   我国农村的改革发端于农民的实践创造。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将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到户,激发了承包者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实现大丰收,这一做法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并被推广,由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村民自治、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权流转……一大批农民的实践创造不断涌现,使乡村治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立足国情农情,在总结农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材料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进入新世纪,村办企业因污染问题相继被关停,村子的发展遭遇困境。为此,村干部提出了从农家乐做起,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但面对群众的犹豫观望,村干部带头领办农家乐,并通过创办村民夜校,或外聘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或邀请乡贤和商户现身说法进行启发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同时,将诚信作为立村之本和经营之基,设立“道德讲堂”、建设“明理堂”、打造“村史馆”,为产业振兴塑魂立型……一系列的举措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截至2021年,袁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过十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过十万元大关,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1)亿万农民是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动力。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袁家村的成功实践表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请你为促进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2018年的三大任务之一,要求各级党和政府把精准扶贫抓紧抓好,保证完成任务。定西市委市政府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制定了精准脱贫方案。选派3492名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了驻封帮扶工作队,4 万多名干部帮扶全市15万户63万贫困人口,立档建卡,动态管理,确保应扶尽扶,不落一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核心举措,发展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农民人均产业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60%以上;推行精准培训模式,强化劳务脱贫措施,全市劳动力输出每年稳定在60万人以上,年劳务收入 100亿元以上;集中财力攻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0%,改造农村危房16.65万户,易地扶贫搬迁22.3万人,建成农村道路7517公里;投入资金解决贫困地区入学、医疗及五保等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全市人们的共同艰苦努力,采取超常举措,用足绣花功夫,全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84.23 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37.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1.74%下降到2016年底的14.11%。
请结合材料,谈谈“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经济原因,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定西市委市政府是如何做好精准扶贫的。
2018-02-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统一考试考前模拟(一)文综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成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材料一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指出,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中央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
材料二   中国目前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到6%。《决定》提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落实精准扶贫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并阐明如何发挥财政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增活力、扩范围、促公平、强基础”的主题,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四个领域入手,通过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拓宽政策调节覆盖面、营造机会平等环境、完善配套支持体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着力提高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群体的收入水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材料二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助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2018-01-02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