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财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进入全面扩展期,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材料一   广东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数字经济大省,具备发展数字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一方面,“广东制造”是中国制造业的领跑者,制造业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在软件开发领域,广东拥有庞大数量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软件产业和完善的基础芯片配套产业;据统计,2020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约5.2万亿元,占GDP比重46.8%;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截至2021年7月底,广东省累计建成5G基站13.4万座,居全国第一。

材料二   广东有400多万工业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目前广东企业“不会数字化、不敢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广东省虽然是全国规模最

大的芯片应用市场,但高端芯片自给率只有14%左右,严重依赖进口,数字化自主可控技术缺乏,“缺芯少核”亟须突破。广东应用型人才结构性短缺,市场急需“既懂工业又懂互联网”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各类财政资金在支持方向、资金用途以及评审标准方面仍沿用传统思路,对解决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尤其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力度明显不够。产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概括广东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广东应如何引领数字经济强省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鲁哀公问有若:“饥馑之年,物用不足,该怎么办?”有若建议降低民众赋税,哀公不解。有若解释道:“百姓富足,您怎会不富足;百姓不能富足,您又从哪里富足?”有若的解释的内在逻辑是
①降低税负→百姓富足
②税源扩大→财政增收
③国泰民安→生产发展
④国库丰足→支出无忧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④→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向社会发布,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
材料一       当前,我国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农”发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农业在生产、流通环节与现代技术缺乏切合度;农产品需求升级,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不足;一些地方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扳、经营权不清晰,土地流转问题较多;受经济增长换挡降速的影响,各地对农村投入增幅明显回落,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减弱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
材料二       在农村,通常说的“村两委”是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2010年以来,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的勾蓝瑶村为了使多村旅游健康发展,且真正发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作用,该村启动了“党建+精准扶贫”计划,按照“抓党建、优服务,履职责、促脱贫”的思路,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同时,坚持村民自治管理,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修订了《勾蓝瑶寨村规民约》并制定了《星级农家乐准入和管理办法》规范该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村民大会进行通报和决策,定时公开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如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解决好“三农”新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加强农村“村两委”的建设对于实施好精准扶贫工程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近期,国内疫情多发,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关键时刻,14部门出台43项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推出10项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一企一策”为重点企业制定复工复产流程,成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工作组,快速推动企业诉求办理解决;截至4月28日,全国已办理微型企业存量和其他行业增量留抵退税6256亿元,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已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1万亿元以上;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行业、中小微企业,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设立2000亿元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当前,各部门各地正在资金支持、用工生产、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各种扶持政策形成合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如何助力企业“爬坡过坎”,实现其“青山常在”。
2022-07-18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我国全年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2019年国家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全年计划或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降3个百分点,全面实施个人所得税减除规定。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减税是要减收的,2019年要确保民生重点领或等支出只增不减。那么人们会问你钱从哪里来,赤字只提高了0.2个百分点,填不上这个家庭怎么办?我们的办法是政府要过紧日子,不仅要压缩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进入国库,并把长期沉淀的资金收回。


(1)2018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2019年还要提高消费的贡献率。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减税政策的实施是怎样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的。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李克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出的解决财政收支失衡的措施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2019-09-09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

材料一   2015 -2019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人数情况(单位:万人)


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乡村建设中劳动力外流引发诸多问题。

材料二   目前, 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远不能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大学生人才外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爱农村的实用型人才,尤其是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公共服务、公共管理、新兴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培养和吸引各种急需人才,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关键所在。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只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问题就能解决。”结合材料二,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020-05-21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届高三5月联考政治试题
7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改革税制、稳定税负、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下图是我国2013年采取的财政措施(部分):

信息一
2013年8月,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国推开,这一试点自2012年1月在某些省市开始实行,至2013年7月,已给企业减免税款超过500亿元

信息二
巩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

信息三
2013年,政府投资选择那些长期能够优化经济结构,短期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项目,比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等

材料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它以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为重要表征,以多种制度协同配合为保障。这就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2013年采取的财政措施(部分)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并依据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二,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尊重基层实践创造,持续、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谱写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材料一   我国农村的改革发端于农民的实践创造。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将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到户,激发了承包者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实现大丰收,这一做法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并被推广,由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村民自治、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权流转……一大批农民的实践创造不断涌现,使乡村治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立足国情农情,在总结农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材料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进入新世纪,村办企业因污染问题相继被关停,村子的发展遭遇困境。为此,村干部提出了从农家乐做起,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但面对群众的犹豫观望,村干部带头领办农家乐,并通过创办村民夜校,或外聘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或邀请乡贤和商户现身说法进行启发教育,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同时,将诚信作为立村之本和经营之基,设立“道德讲堂”、建设“明理堂”、打造“村史馆”,为产业振兴塑魂立型……一系列的举措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截至2021年,袁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过十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过十万元大关,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1)亿万农民是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动力。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袁家村的成功实践表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请你为促进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9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成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中国目前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到6%。《决定》提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并阐明如何发挥财政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

2018-06-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随着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推进,脱贫致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有贫困大多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存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部分地区出现返贫形象,要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必须做到精准扶贫,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做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以及如何实行精准扶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