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序的政治参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治理雾霾,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严控“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效率”产业增长;要出台保护大气环境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大气污染的防治;要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公民应积极为政府献计献策;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还应完善多元化的大气环境监督体制。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近期以来,在电视节目、微博中,一些公众人物“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脱下西装”,与网友对骂。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作为对他人施加影响的公众人物该如何用好自己的话语权?下列态度正确的是
A.行使权利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B.公众人物应该尽量少发表公开言论
C.公众人物应享有更大的言论自由度D.充分行使言论自由,这是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2018-05-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条件。下列体现公民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的是
①适龄青年依法服兵役
②加强身体锻炼
③提高职业技能
④关心国家大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能否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有序参与和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区别在于(     )
①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②是否正确处理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③是否遵循了法律、规则和程序        
④是否向国家机关表达了自己合理的批评和建议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5 . 公民的基本素质即公民意识与国家凝聚力呈现正相关系,可以说公民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国家聚力的状况。下列能提高国家凝聚力的有
①政府积极回应公民关切,实现与公民的性互动
②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保障公民决策权
③加强因家意识教育,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完善人民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参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好是好,但不要建在我家后花园。”人们把居民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等带来负面影响,而采取的集体反对行为称为“邻避效应”。近年来,这种“邻避效应”在不少地方上演,PX项目被叫停、垃圾焚烧项目流产、污水处理项目被搁置……一些涉及环境的重大项目陷入“一上就闹、一闹就下”的窘境。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的环保意识、维权意识在提升,另一方面对地方主政者的发展理念、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邻避效应”凸显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请结合材料,分别从公民和政府的角度分析如何化解这一矛盾。
7 .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有序政参与的是
A.某企业向河中排放废水,居民发现后,包了十辆大卡车,围堵环保局
B.某乡政府挪用种粮农户的粮食补助金,村民派代表情况反映到报社
C.在某乡人代会上,代表联名提议,罢免不称职的镇长
D.某镇镇长动员群众积极向镇政府提建议,以加快镇经济的发展
2017-09-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8 . 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专家指出,所谓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它以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为重要特征,以多种制度协同配合为保障。这就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9 . 某市政府发文批准增加市内出租车经营使用费。出租车司机对此议论纷纷,甲说:“增加收费不合理,我们一起去闹闹。”乙说:“这个规定确实不合理,但我们应该依法办事,通过正当渠道反映情况,力争解决问题。”针对甲乙的观点,我们的看法是,公民          
①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②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③要提高政治素养,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④要拓宽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017-07-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0 . 针对部分公众对网络上一些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有评论文章提出了批评,强调法律具有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这表明
①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②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③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制度的高效性作用
④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