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村民自治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开辟了浙江农村美丽蝶变、奔赴共富的康庄大道。(以下为节选的部分做法)

做法一2003年把杭州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作为基层联系点,先后4次调研,指导村里建沼气池、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做法二深化“千万工程”杭州实践,突出社会和谐,推动加强基层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和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落实“五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推广小古城村经验,让村民“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发挥数字赋能在乡村治理中的乘数效应,推动“杭州城市大脑”2.0版向农村拓展,让村民不出门就能办成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浙江“千万工程”的实施对建设美丽乡村的启示。
2023-09-07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训练政治试题
2 . 龙华区大和村建立了“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机制,根据居住着大量社会工作者的现实情况,按照“社区收集群众急切需求,社会工作者评估需求,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认领跟进解决需求,社会慈善资源提供支持”的模式,使“城中村”蝶变为“城中景”。这对基层治理的启示是( )
①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②创新居民基层自治组织新形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③发挥自治组织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参与治理积极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近日,山西省晋中市“六抓六治”治理模式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该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抓队伍建设,实现乡村“有人治”;抓组织体系,实现乡村“有序治”;抓能力提升,实现乡村“有招治”;抓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有力治”;抓网格党建实现乡村“有效治”;抓制度执行,实现乡村“有章治”。该治理模式(     
①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保障了村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②构建多元融合、协同治理的基层治理格局,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③坚持党的领导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
④创新了基层区域自治的样态,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为了摆脱贫困,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书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开出一条8公里的“天路”。随即,他又带领村民探索产业富民路:在“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柑橘)的加持下,2015年该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借助生态旅游的发展,该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0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毛相林在下庄村脱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展示了村民自治的制度优势②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证明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④说明了党员绝无一己的私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K县试点推行“一周早知道”工作机制:每周提前公开村两委及干部工作事项,发布村级工程项目进度;每月定期公开上级政策文件、村级财务支出、月度工作考核排名通报等,并通过村务钉钉群、微信群线上晒单。推行该工作机制有利于(     
①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村民自治实效
②完善基层民主自治,维护村民切身利益
③增强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杜绝工作失误
④拓宽群众参与途径,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浙江安吉余村通过治理实践,探索出了以“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八个村”为内涵的“余村经验”。

余村不断建强基层组织,培育党员骨干,形成了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为补充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目前,余村已形成了民主恳谈、村“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议事的决策传统,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早在2004年,余村就成了安吉首批民主法治村,余村村规民约不仅上了墙,还落了地,成为全村人的自觉行为。全村百姓根据各自家风,制定家规,或以竹匾,或以书法的形式,悬挂在家中醒目位置,提醒每位成员时刻谨守家规家训,弘扬美好家风。

近年来,余村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起群体性事件、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历任村干部无一人违纪违规,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到100%。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余村经验”给我国乡村治理的启示。
7 . 近年来,小古城村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围绕民主协商逐步完善形成“干不干”让群众定、“干什么”让群众选、“怎么干”让群众提、“干得好不好”让群众评的民主协商“四议”工作法,开展协商40余次,有效推动育山林、护溪河、拆围墙、清土地、整立面等工作,把“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民主协商“四议”工作法(       )
①保障了广大群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②发挥了村委会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了乡村治理体系
③创新了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密切了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④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彰显民主决策的意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