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局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拉萨开素,西藏自治区主席作《政府工作报告》。西藏《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3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9%左右,人均突破6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和2万元,分别增长6.5%和10%在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和5%以内。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0%,2%和13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2023年,西藏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历史性突破5500万和650亿元,网上零售额实现17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新增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家,粮食,蔬菜,肉蛋奶年产量分别达108万吨、95万吨、93万吨…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西藏自治区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积极意义。
2024-05-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强调,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从1994年至2022年,共有11900名援藏干部人才奋战在高原各地,“十三五”期间,17个省市规划安排援藏项目1260个,完成总投资20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县、乡直接选举,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全区四级人大代表中占89.2%;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实施160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向社区基层面延伸……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2023年以来,自治区政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作用,分别选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一至两个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民主监督式调研和协商,多角度选题、深层次破题,共提交涉及民族工作领域的提案162件。围绕“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议题开展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性协商,汇聚全区三级政协之力,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围绕“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中长期课题,集中一批民族工作研究领域政协智库专家,持续开展跟踪研究,提升民族工作建言资政水平;围绕“内蒙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与当代阐释”“我区‘三牧'现代化的短板和堵点”等议题,组织全区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开展视察调研,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在高质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2)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请你围绕“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汇聚同心圆梦的磅礴力量”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200字左右。

4 . 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广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

◆崇左市江州区石景林街道丽金社区探索创新建立了“民事诊所”机制,社区各族群众遇到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可以到“诊所”看“病”。

◆南宁市江南区二桥西社区通过建立健全“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每月逢4日、14日、24日或星期四,组织社区党员群众说事议事、解决难题。

◆民族风情彩绘、各民族常用语言文字、多彩民族服饰介绍……走进桂林市七星区辰山社区,处处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魅力。

◆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依托县法院成立的“石榴籽”调解室,积极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为各民族群众提供司法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述建设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重要意义。
2024-04-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59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西藏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特殊关怀下,取得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辉煌成就,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材料二   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见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中方代表时向中国佛教界提出了以下几点希望:团结信教群众,为推动经济发展作贡献;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培养一批信仰纯正、道风严谨、品德高尚的佛教界代表人士。

材料三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西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强大共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的西藏,绝不容许他人抹黑、玷污。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西藏自治区获得发展的理论原因。

6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统筹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战略机遇。2024年是全国地方政府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年,除西藏、新疆以外的西部省份和民族地区省份均已叫停除基本民生以外的基建项目,全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其中西藏就占800亿元;积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利用中央单位和各省市对口援藏,全面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效。西藏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立足资源禀赋,聚力发展以青稞、牦牛,藏药材等为基础的绿色、生态、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天的西藏呈现出繁荣发展、蒸蒸日上的新气象。数据显示,2023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增速位居全国前列:1~9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9.8%,位居全国第一;农村饮水安全人口普及率达到100%;“复兴号”动车首次开进了高原,光纤宽带、4G信号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西藏有5400多个行政村,农牧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米以上,各族群众的生活实现了从水桶到水管、从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油路、从毡房到楼房的历史巨变。

有人认为,西藏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7 . 材料一“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减贫理论也是研究前沿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可以理解为“七个坚持”:①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③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④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⑤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⑥坚持弘扬和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⑦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脱贫全面胜利。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个起点,擦亮着奋斗的底色,凝聚着迈向更好生活的力量。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与此同时,征途漫漫,任务重大、使命艰巨,惟有奋斗。

(2)运用基本政治制度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巩固脱贫成果。
2024-04-25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主席红太阳,救星就是共产党,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一首脍炙人口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人民的心声。1959年3月28日,雪域高原告别旧制度,迈入历史新纪元;百万农奴得到彻底解放,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65年弹指一挥间。360多万高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把改善民生、民族区域自治、宗教文化结合起来,持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生态环境持续良好、边疆巩固边境安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的历史性成就,共建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概括西藏推动各项事业全方位进步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增强了民族平等意识,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意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华氏族大家庭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处理民族关系方针”的知识,分析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2023年12月14—15日考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重大政治责任,牢牢守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民族工作“主线"和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这条“生命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先后制定(修订)实施12个自治县自治条例和25个单行条例、67件涉及民族事务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高水平建设平安广西,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绘就了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最美画卷,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何以取得历史性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