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23-24高三下·江苏淮安·开学考试
1 .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把握新时代农村发展规律,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奋力开拓中国特色农村发展之路。这体现了(     
A.党的领导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B.党的领导为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提供方向保证
C.中国共产党在与时俱进中增强民主执政的能力
D.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增强群众组织力
2 .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深切表达: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贺词中宏伟而朴素的目标体现(     
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②坚持人民立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在于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无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都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了解实情、把握规律、破解难题、成就事业的金钥匙。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李大钊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工人的困难和诉求,探寻救国敖民之道。1927年春天,为了回应党内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质疑,毛泽东对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进行为期32天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前进征程上,我们会遇到各类风险挑战,只有真正把调查研究抓实抓好,才能破解难题,行稳致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关知识,分析党为什么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4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领导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奋力争取温饱(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直至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明显改善,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奋力争取温饱阶段。

▶稳定解决温饱(1979—199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推行、城市国营企业自主经营权的扩大和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出台,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明显提高。

▶实现总体小康(1992—2012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又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热潮,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落实一系列居民增收政策,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迈向全面小康(2013—2018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实施,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精准扶贫政策深入推进,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生活的历史性跨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1年,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崭新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以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有了“主心骨”。“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强化自我锤炼,提升自身的战斗力,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生存土壤,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创造了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文明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创造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中国形态。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与“人类性”有机融合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西方文明形态的超越。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3-02-16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6 .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下图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③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领导中国人民逐梦前行        
④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1-30更新 | 5508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让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怀,感受到了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沉情怀,他赋予典籍时代精神,使其极具感召力。下列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古语中蕴含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有(  )
①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③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④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3-01-08更新 | 1890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执政以后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国际上,不少国家和政党想学习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的经验,寻找到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
2022-09-14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政治试题
9 . 从“房住不炒”定位到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从住房保障到供应体系建设,从易地搬迁扶贫到棚户区改造……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安居冷暖,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全面部署、躬身推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④发挥先锋队性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4更新 | 237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调研政治试题
10 .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曾经在苏区广为传唱的兴因山歌,给当今党员干部的启示有(     
A.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B.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应不忘宗旨,民主执政D.应前赴后继,加强党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