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1 . 2024年2月20日,在拉祜长者吹奏的芦笙声的指引下,来自各村寨的数百名群众组成“扩塔(春节)节拜年”团,带着精心准备的拜年礼品,踏着舞步进入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力所乡机关驻地,用古朴而隆重的仪式,向各族人民表达他们的深情厚谊。举办上述民俗活动(     
①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形成了各民族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③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融、同心同行
④增强了民族的亲和力、民族凝聚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新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     
①汇聚各族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共同铸就伟大的中华民族
②建立新型民族关系,切实把民族自治制度的优势落在实处
③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④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方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1更新 | 32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冲刺卷(四)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强调,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从1994年至2022年,共有11900名援藏干部人才奋战在高原各地,“十三五”期间,17个省市规划安排援藏项目1260个,完成总投资20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县、乡直接选举,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全区四级人大代表中占89.2%;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实施160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向社区基层面延伸……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的原因。
4 .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8分钟的喀什分会场节目《舞乐新疆》,为国内外数亿观众奉献了一场饱含中国年味、溢满丝路风情的视听盛宴。该节目内容饱满,形式丰富,全方位展现了大美新疆的风情风貌,也让人感叹祖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人情景。我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因为(     
①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②我国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已得到根本改变
③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制度,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22更新 | 16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名校教研联盟(新高考卷)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年西藏自治区迎来民主改革65周年。6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从1959年的1.74亿元到2023年的2392.67亿元的跃升,2023年西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83元。西藏自治区之所以繁荣发展是因为(     
①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
③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西藏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持续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坚定不移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全面铺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壮阔征程。

当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和睦宗教和顺,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勃勃生机。2023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生产总值2392.6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较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900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4元,增长9.4%。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西藏自治区取得新进步、建设现代化的路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一年,是内蒙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居全国第三,创2010年以来最好位次。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内蒙古、经济增速跃居全国“第一方阵”,凭的是什么?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稳稳守住“能源饭碗”,夯实能源保供“压舱石”。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战略定位,不断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向“新”发展,从“新”出发,追风逐日,绿能涌动。新兴产业兴起的同时,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稀土+”产品价值,打造“稀土+”应用产业基地。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2023年,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主要肉类产量、牛奶产量均创新高。同时,内蒙古着力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度,不断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目前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加工转化率达72%。

内蒙古外接俄蒙,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内蒙古决心如磐。2023年内蒙古全年外贸进出口增速位列全国第三,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口岸货运量刷新历史纪录,成为我国沿边陆路口岸首个货运量破亿吨的省份。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回答内蒙古取得里程碑式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内蒙古凭什么实现经济增速跃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4-03-19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政治试题
8 . 不同于原地扶贫而是采取生态移民的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城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流行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所有来自西海固地区移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感谢。由此可见(     
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
②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③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④贯彻党的相关方针政策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24年2月,西藏班戈县某小学的53名师生结束了在北京的边疆民族地区青少年冬令营活动。为期14天的活动中,海淀区的华清街道党委精心准备,利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故宫博物院、卢沟桥等周边历史资源和红色资源,让第一次走出高原的藏族孩子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感受祖国的发展成就。该活动(     
①推动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③夯实了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
④能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2023年,适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云南省民族宗教委高度重视,认真谋划,使庆祝活动成为绘就民族团结锦绣画卷的重要载体。要建设好民族自治地方,需要(     )
①着重依靠东部地区大力支持和帮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②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形成互相合作、共同奋斗的好局面
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民族大繁荣
④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维护地区社会稳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15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政治与法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