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与联合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世界经历复杂安全挑战:个别国家固守零和博弈的旧安全观,操弄阵营对抗,严重干扰全球安全治理合作,致使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冲突又起,地区冲突陷入恶性循环。同时,2023年,世界也迎来和平发展机遇:4月,中东地区出现“和解潮”,地区和平进程取得积极进展;7月,上海合作组织再扩员,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积极力量;8月,金砖扩员,金砖大家庭向国际社会发出强有力的“金砖声音”;10月和12月,联合国大会两次高票通过决议,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实现人道主义休战和停火,确保人道主义救援通道畅通……国际社会对维护和平稳定的追求没有改变,各国对公平与正义的企盼更加坚定。

2023年,中国在不断贯彻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方面作出了卓越努力:成功推动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和解,积极同巴以冲突有关各方沟通协调,推动局势降温,阻止战火扩大,避免人道灾难,为政治解决创造条件。2023年11月,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共举行30多场会议,通过了7份决议,包括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首份决议。中国同安理会成员和会员国一道,致力于聚焦重点问题,努力履职尽责,推动安理会发挥应有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和平与发展的知识,谈谈你对“国际社会对维护和平稳定的追求没有改变”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为推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力量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外交主题的记者会上围绕全球治理深入阐述中方立场,指出中方的主张是:应当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平等的多极化,要确保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能在多极化进程中平等参与,享受权利,发挥作用,打破一讲多极化就是少数几个大国的传统叙事。有序的多极化,是要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普惠的全球化,是要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的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妥善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的发展失衡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包容的全球化,是要支持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搞发展模式的单一化,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中方主张对完善全球治理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见即将离任、前来辞行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时表示,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既维护自身利益,又充分彰显务实自信的大国风范,在主要大国中独树一帜。过去几年,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在联合国作用的不断加强和联合国同中国合作的深入发展。联合国愿继续同中方不断深化各领域合作。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多年来,积极倡导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参与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抗疫物资和新冠疫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与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写一篇短评,为当代国际社会中的“中国”画像。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恰当运用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30字左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贡献者,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发展,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迄今,中国已向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数量名列第一;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减贫人口占全球70%以上;中国切实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让共同维护安全、合作促进安全的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1)结合材料,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的知识,说明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重大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与联合国的相关知识,以“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②正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严禁抄袭给定材料;④200字左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的立场,与联合国的呼吁是一致的。中国始终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为基础来实现真正与持久的和平。中方愿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联合国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强后盾,在应对气候变化、维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一直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强后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联合国开展“旗舰事业”维和行动75周年。几十年来,成千上万的维和官兵在战火频繁的任务区,用血肉之躯构筑“生命防线”,用辛勤汗水浇灌和平之花,为冲突地区民众带去安定与希望。

2023年恰逢中国赴刚果(金)维和行动20周年。几十年初心如炬,不仅仅在刚果(金),在战火频仍的其他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用担当与大爱,为维和任务区守和平、谋发展,赢得赞誉无数。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多年来,中国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先后有25名维和人员献出宝贵生命。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马里、冲突不断的南苏丹,还是在黎巴嫩南部遍布地雷的“死亡地带”,中国维和官兵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维护了当地的安全与稳定。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支持、推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7 .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受到各国严重关切。中国坚持主动承担、重信守诺,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了大国担当的表率。

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2023年11月,公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2023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会议期间,宣称将在两年内宣布2035年碳排放目标;目前,中国已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

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合作。从积极推动《巴黎协定》达成,到主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各项议程;从准确把握各方利益交汇点,到努力寻求国际合作“最大公约数”……近些年来,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紧锣密鼓地开展“气候外交”,在加强与各方协调沟通、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诉求的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增强这些国家的气候韧性。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2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表新年视频致辞,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拥抱希望。他说:“2023年是充满巨大苦难、暴力和气候混乱的一年,人类备受煎熬”,他强调,严重的全球问题加剧了世界所面临的挑战,贫困和饥饿、地区冲突和战争的数量和强度依然在激增。并表示,联合国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团结世界、促进和平、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权。

材料二   2023年12月24日,是抗美援朝长津湖转移胜利纪念日,由此引发人们对美国外交的思考。纵观美国外交,在人权、发展、和平与安全等问题方面常用伎俩就是政治胁迫。美国学者指出,美胁迫外交的本质在于“你要么与我们为伍,要么与我们为敌。美国应该引领,盟国则应该追随,而反对美国至尊地位的国家将会遭殃。”

材料三   202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出访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在国内接待了许多国家领导人来访,主持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为解决热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夯实了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中方将继续劝和促谈,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新的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将进一步支持联合国符合宗旨和原则的活动,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有人指出:“联合国承载世界未来的愿景,未来要更好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能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写一篇短文评析这一观点。

作答要求:观点正确,知识运用准确,材料提取恰当;逻辑严密,论证有力;300字以内。

9 . 2023年6月19日至7月14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再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共有62个国家共提。巴基斯坦、阿联酋、苏丹、洪都拉斯等国发言,赞赏中国提交这一重要决议草案,感谢中国发挥的领导作用,表示该决议的通过充分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和共同心声。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同共提国一道在人权理事会再次提出“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草案,目的是推动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消除不平等,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公平发展。这是人权理事会第四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同名决议,是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人权治理作出的又一贡献。人权理事会再次通过这一决议,表明中国倡导的“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得到广泛支持。

结合材料,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角度,说明中国倡导的“发展促进人权”理念能得到广泛支持的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

197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批准了第一个援华方案,从此我国开始了同联合国发展业务系统的合作历史。当前,联合国对华援助资金与项目覆盖农业、工业、环境、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众多领域。

中国自加入联合国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先后参加20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开展了80多个项目,被联合国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2020年,中国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2022年6月,我国宣布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