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不少分析家引用“修昔底德陷阱”一词表达对中美关系走向的担忧。中方始终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指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崛起的大国对占据主导地位的守成大国构成了挑战,引发守成大国的遏制打压,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战争)并非必然。

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建交以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向前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美两国的商贸往来更加的密切,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到2022年近7600亿美元,双向投资从近乎为零到2600多亿美元,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已多达284对。中美还在诸多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上开展了有益合作,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为什么“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
(2)班级就如何对待中美关系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60字左右)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3年6月,数十家欧洲大型企业以“可能损害欧洲竞争力”“不能应对潜在挑战”等为由公开反《人工智能法案》。2024年2月2日,欧盟27国代表投票一致支持《人工智能法案》文本,标志欧盟向立法监管人工智能迈出重要一步。目前,《人工智能法案》的实施仍需要提交欧洲议会批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法案获一致支持开创了欧盟人工智能监管新局面
②跨国公司左右欧洲各国和欧盟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
③欧洲议会通过行使最高决策权推动人工智能的监管
④欧洲一体化机制推动扩大欧盟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检测政治试题
3 . 2023年11月,中越海警开展2023年第二次北部湾海域联合巡逻。本次巡逻累计空航53小时、330海里,对两国作业船舶进行执法监管和宣传教育,分别观察记录两国渔船74艘和35艘,喊话教育提醒19艘、登临检查2艘,北部湾海域生产作业秩序总体良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越联合巡逻积极落实了南海行为准则,成为了南海地区海上执法合作新样板
②中国参加联合巡逻体现中国对越南亲诚惠容,把越南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
③中国参加联合巡逻表明中国通过海上执法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治理
④中越联合巡逻旨在深化两国海警海上执法合作,维护北部湾海域国家的根本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检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宗成下列要求。

非中是休戚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是推动“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来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全球南方”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国家主席习近平2024年2月17日致电祝贺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召开,强调“2024年将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我愿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道,着眼造福双方人民,精心规划中非合作新蓝图,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非中双方将以召开非中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为契机,携手擘画非中合作新蓝图,共筑高水平非中命运共同体,为非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多极化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强调共筑高水平非中命运共同体。
2024-05-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A)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中国与欧盟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磋商机制。2023年12月,第二十四次中国一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此次会晤,双方就一系列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其中包括,双方将坚持双向开放、互利共赢,反对“脱钩断链”,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共识的达成表明(     
A.协商代替冲突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B.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与欧盟的宗旨高度一致
C.中国与欧盟以共同体的方式推进经济互补政治互信
D.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因共同的国家利益而不断深化
2024-05-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A)

6 . 2023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回答下列小题。

1.2023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到19.47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2.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2240.9亿元人民币,增长28.4%,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华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13649家,增长82.7%。这表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     
①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②发挥了沿线各国的比较优势
③扩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④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0年来,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拉动近万亿美元规模投资,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使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可见,共建“一带一路”(     
①是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的生动体现
②关键在于把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③通过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共同发展
④旨在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A)
7 . 2023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举行会晤时提出“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并将其作为事关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五根支柱之一。美国对中国要(     
①摒弃零和博弈的外交思维
②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③放弃竞争,逐步走向合作
④加强管控,消除分歧和差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A)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轮巴以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出现扩大外溢趋势,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担忧。中国政府同有关各方密切沟通,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

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中国已通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联合国机构提供了2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通过埃及向加沙地带提供了价值1500万元人民币的食品、药品等紧急人道主义物资。在双边层面,中方在同包括巴以双方在内的多国外长通电话或会见时,就巴以问题交换意见,明确阐述中方立场。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推动安理会通过了本轮巴以冲突以来的首份相关决议,决议呼吁在整个加沙地带实行紧急人道主义暂停、建立人道主义走廊。2023年11月20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就巴以冲突开启国际斡旋之行,首站来到中国,表明了对中国的高度信任,显示中方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行动广受认同与肯定。

材料二   2023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由阿拉伯国家联合提出的新加沙局势决议草案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超过100个国家的共同提案。联大对该决议草案进行表决,153国赞成,23国弃权,由于决议草案达到三分之二多数赞同,因此得到通过。该决议呼吁要求所有各方遵守其根据国际法包括国际人道法所承担的义务,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并确保人道准入。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分析我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行动广受认同与肯定的原因。
(2)联大对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并最终得到通过。据此,有人认为,随着联合国的介入,就一定能解决巴以冲突问题,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024-05-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3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积极主动扩大开放,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这一论述是基于(     
①建设亚太共同体符合各成员的共同利益
②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的经济合作机制
④经济全球化为亚太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2024年2月2日,欧盟27国代表投票一致支持《人工智能法案》文本,标志欧盟向立法监管人工智能迈出重要一步。2023年6月,数十家欧洲大型企业以“可能损害欧洲竞争力”“不能应对潜在挑战”等为由公开反对此法案。目前,《人工智能法案》的实施仍需要提交欧洲议会批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法案获一致支持开创了欧盟人工智能监管新局面
②跨国公司左右欧洲各国和欧盟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
③欧洲议会通过行使最高决策权推动人工智能的监管
④欧洲一体化机制推动扩大欧盟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