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含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下图中我国的甲骨文(十二属相)告诉我们(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2020-01-02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必修4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重点练)
2 . 文化可以穿越历史的天空,从“人猿相揖别”时的原始图腾,到今天“九天揽月”时的太空放歌;文化可以跨越广袤的地域,从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到风靡世界的流行音乐。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充分说明(  )
A.文化经历了从纯自然到人文的发展历程B.文化现象无所不有、包容万物
C.文化作为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D.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019-11-27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3 1.1 体味文化(重点练)
3 . 2019年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开幕式在故宫举行,这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首次隆重亮相。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承载要素。通过此次展览
①表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
③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有利于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9-25更新 | 67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课时同步练》部编版必修4 7.1 继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 . 苏东坡的“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丘浚的“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杨维桢的“绿衣歌舞不动尘,海仙骑鱼波袅袅”,无不描绘出海南宛如仙境的动人景象。然而再美的海南自然风景也不能称为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不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东西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纯自然风景不会给人以文化感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9-08-28更新 | 1022次组卷 | 22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4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5 .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2019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
②2019年6月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股市下跌
③CCTV举办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
④齐齐哈尔市各中小学顺利举行2018年秋季田径运动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019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劳动人民实践基础上,主要形成于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在随后生产生活中,我国劳动人民又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了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并逐渐衍生出节日文化和生产仪式等习俗活动。近年来,凝聚着各族人民的伦理情感和信仰的九华立春祭、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等民俗活动陆续被列为“二十四节气”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体味文化”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和人的关系的。
2019-08-18更新 | 40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2021学年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3 1.1 体味文化(基础练)
7 . 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成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③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下列文化现象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是
①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②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
③5G通信技术
④文学和史学研究
⑤甲骨文和金文
⑥电影和电视剧
A.①②⑥B.①④⑥C.④⑤⑥D.②③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2210次组卷 | 93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堂》统编版必修47.1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1558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专题1.1体味文化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