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的有(       
A.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51亿美元B.某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C.中秋国庆双节档十余部电影新片上映D.俄乌冲突引发人道主义灾难和难民潮
2 . 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是一首血脉传承的歌,它能让我们读懂中国。老地名让今天的人们有了触摸历史上多彩自然、文化现象的渠道,那或长或短的名称中蕴藏的正是“何以中国”的密码。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地名文化是增进文化认同的载体       
②地名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       
④地名浓缩历史,承载了一方百姓的乡土情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30更新 | 197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01-14更新 | 359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省淮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4 . 以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以不同的创作观念及创作成果展现了人类绘画艺术和谐的审美形态。中国画讲究自然和谐,而油画崇尚人文自由,他们成为了世界绘画的两大体系。对于绘画、国画和油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绘画体现了价值观念,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
②绘画作品是创作者灵感的外化,是事物的真实具象
③东西方历史文化观念的差异,影响了绘画创作风格
④中国画更符合生态文明观,优胜于油画的创作理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2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化哲思。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由此可知(       
①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中
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2020-03-17更新 | 286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其中讲到: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这是基于
①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民族繁荣
③文化的力量,能够在认识改造社会中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只有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出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用手机追剧时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针对类似现象,2019年10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为乘客行为立起刚性规矩,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车厢里的文明”的必然之举。“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体现了(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优秀文化对政治建设有促进作用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以制度文明引领良好的文明风尚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022-11-22更新 | 57次组卷 | 59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这是因为(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智力支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019-07-11更新 | 25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