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70年·70人”志愿军战士专题寻亲行动,每一步都与崇尚英雄、宣传英雄、学习英雄密切相连;“桥”见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以桥为媒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影像交错间,我们读懂了何为热爱,知晓了何为奋进。从中我们认识到(     
①优秀文艺作品要与时代相呼应,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
②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优秀网络文化引导和制约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践
④正能量精品是看得见的精神食粮,也是看得见的能量蓄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精神气质,需要一代代人接续传承、发扬光大。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科技对国家命运、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千千万万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奋力创新、默默耕耘。如今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人工合成淀粉、纳米限域催化等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不断加快应用。

桂某作为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鲫鱼是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他在研究中意外发现银鲫具有“单性雌核生殖”的特征。按照国外学者的观点,银鲫生殖繁育的应该全是雌鱼。决定雌雄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银鲫会有这样的特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和团队通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跑遍祖国的大江大湖,累计采集了5000多条鲫鱼样本,系统研究了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首次揭示了银鲫独特的多重生殖方式,找到了品种改良的方法,为系统精准开展银鲫的优良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出的新品种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升,为“菜篮子”稳产保供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桂某是如何践行科学家精神的。
(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请你就青年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弘扬科学精神提出两点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视调查研究,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等同志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恢复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中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员干部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决摒弃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要根据调查任务和要求的不同,在具体实践中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大胆创新,多管齐下,既要“走马看花”,也要“下马看花”。面对大量材料,要经过交换、比较、反复,确保调研结果真实可信。要抓住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真正把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发现出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和信赖,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新时代新征程,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要通过调查研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党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生态乡村对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提出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2024-05-0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多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从一名普通的汽车兵,到全国人民学习的道德榜样,雷锋同志以其22岁的短暂生命,谱写了辉煌壮丽的人生诗篇。从“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坚定信仰,到“忠于革命忠于党”的赤胆忠心;从“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的助人精神,到“永做革命的螺丝钉”的敬业态度;从“不受百炼,难以成钢”的刻苦品质,到“生活好来别忘本”的朴素作风……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60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鼓舞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涌现出一批批雷锋式的英雄人物。从与时代同行诠释“雷锋精神”生命力的郭明义,到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扶贫干部黄文秀,再到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乡村教师张桂梅....在这些时代楷模的身上,无不闪现着雷锋精神的道德光芒,激励着更多的人在一代代人的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雷锋在平凡岗位上铸就辉煌人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发扬雷锋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
(3)“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学雷锋就要“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为此,请你向广大青年提两点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某中学在暑期开展了“追寻红色记忆,筑梦美好未来”系列主题活动。同学们阅读红色经典、观看红色影片、走进红色基地,穿越时空与先烈完成红色精神的传承。开展红色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是一种直接现实的物质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载体在红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能够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6 . 《感动中国》记录着不平凡的奋斗故事。“莫看女娃年纪小,敢卖婚房种新田”“不怕弯多山又高”的杨宁,“全场最高难度,这是创纪录的翻转,更是人生的翻转”的徐梦桃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无数奋斗者的代言人,他们的热血担当和英勇无畏也将持续激励更多的追梦人。这说明(     
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接受文化教育中培育出来的
②先进模范人物对他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艰苦奋斗精神能在实践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④优秀文化能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支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0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7 .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殷实的家底,也是无形的财富。党员干部要带头加强家风建设,弘扬清正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以良好家风推动党风政风建设,引领民风社风持续向善,这是基于良好家风(       
①能不断地感染人和塑造人并引人向善       
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养分
③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立足我国实际,汲取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这说明(     
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扎根中国土壤,传承中华文明底蕴
③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发挥决定性作用
④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坚持“两个结合”进行制度创新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22年10月,我国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命名为“夸父一号”有两层含义:一是“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达了中国先民胸怀大志、探索自然、英勇顽强的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揭开太阳神秘面纱的不懈求索;二是寓意着“夸父一号”将与未来中国太阳探测卫星一道,开启中国综合性太阳观测的新时代。以“夸父一号”命名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表明(     
①中华文化能够展现人们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8-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从2008年启动农家书屋建设,到2013年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再到2022年实施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程,一个个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M市涌现。当下,通过农家书屋“充电”的人越来越多,农家书屋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更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功能。由此可见(       
①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
③农家书屋诞生于特定的生产方式之上
④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就能实现乡村振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02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