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近年来,乡村球赛“火”了。村民把十里八乡的篮球赛亲切地称为“村BA”,把足球赛称为“村界杯”。这种贴近村民生活、步入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①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②乡村文化阵地需要用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去占领
③村民需要和接受的文化,就是值得倡导和扶持的文化
④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2更新 | 5116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第四中学桥北新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08更新 | 9482次组卷 | 100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1)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3)请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2020-07-09更新 | 8811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一中2021届高三4月模拟政治试题
4 . 春节档电影回归大银幕、博物馆展览持续上新、剧院舞台好戏不断……各地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驱散了就地过年的万千游子内心的寂寞与焦躁,让他们体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由此可见,文化(        )
①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②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③能让人产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④能转变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16更新 | 5556次组卷 | 76卷引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中外文化遗产在进博会上的展示说明(       
①不同文化凝结着各自民族的智慧                 ②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增进了文明互鉴             ④文化的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11更新 | 5029次组卷 | 69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2021年3月,被誉为“中国画熊猫第一人”的刘中,与关爱熊猫、热爱美术、热心公益的各界人士共同发起设立了“熊猫艺术发展基金”。该基金的用途包括:资助青少年在生态环保美术领域的写生、创作及交流,提高学生美术创作水平;组织熊猫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该基金支持上述活动(     
①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②实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
③有助于增强中国国家形象美誉度
④有益于丰富审美教育的形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6-09更新 | 4165次组卷 | 40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呼舒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一次考试政治试题
7 . 习近平说:“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13更新 | 2266次组卷 | 6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一本好书,能让生命变得更有质感,充沛内心的力量。有的人遇到生活的磨难,却在书籍中获得了勇气;有的人困于琐碎的日常,却在书籍中拓宽了天地;有的人尽管身处贫穷,却在书籍中收获了精神财富。读好书(       
A.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生
B.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C.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既能产生精神力量,也能产生物质力量
2020-07-11更新 | 2815次组卷 | 6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2020年9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推出的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在开学这天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真挚、生动、感人的公开课。该公开课的举办有利于(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②变革文化传播媒介,赋予传统文化新活力
③推动教育创新,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④弘扬爱国精神,激励青少年奏响青春赞歌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0-10-25更新 | 2094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西校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五盘。”“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千百年来,神秘的太空承载了人类多少梦想和神话。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神舟”系列飞船进入太空,从嫦娥攬月、北斗组网到天问奔火、羲和探日……每一次腾空而起,是一个国家民族坚持不懈的进步,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

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无疑是当下培育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最鲜活载体,必将引领更多的青少年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心底里种下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与此同时,飞天梦与科学梦将激发更多孩子筑梦逐梦圆梦,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一颗颗梦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多绚烂的花朵,成就孩子们更加美好的明天。

材料二   中国在2018年首次在航天火箭发射数量上超越美国,在这一指标上跃居世界第一,但要看到,就其质量而言我国航空航天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以航天强国建设为统领,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突破口,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和对太空的需求,科学部署各类航天活动,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天宫课堂”的文化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阐释我国实施航天强国战略的合理性。
(3)请就更好地弘扬伟大航天精神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字以内。
2022-04-05更新 | 579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2届高考第三次(3月)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