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2024年3月1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启动。活动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带动全城全域全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下列为此活动拟写的新闻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B.坚持守正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C.彰显英雄本色实现自我价值D.厚植家国情怀丰富文化产品
2 . 天津市文旅局推出涵盖文化博览游、名人故居游、红色记忆游、津城工业游等十大主题“津牌”精品旅游线路。有的线路以“骑行+沉浸体验”为核心,有的线路以“文化+创新业态”为纽带,这些线路串联各类消费新场景,解锁有故事的文化点、打卡点。这一做法(     
①丰富了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提升了全民族文明素养
②有利于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弘扬时代新风
③实现休闲健身和文旅消费融合,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挖掘了蓬勃兴起的文化创新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游客进入“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仿佛穿越到上世纪30年代的延安:“梦里搂定”宝塔山、“陕北好江南”南泥湾等传统红色地标为观众打开通往历史现场的通道;窑洞、信天游展示着陕北的地域文化、风土民情。“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的建设(     
①通过多种载体呈现革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②立足当地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新提供创作源泉
③可以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
④牵手红色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 . 牛舌饼味奶茶实现了传统糕点与年轻茶饮的碰撞,抹茶冰淇淋和抹茶奶酪已是年轻人的心头好……北京老字号正用自己的方式跟上城市的前进步伐。老字号(     
A.承载城市文化记忆,以创新赋能传统商业
B.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作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传承民族文化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D.需改变固有的品牌形象,加大跨界产品的生产
2023-12-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2023年全国两会举行期间,两会代表中华文化“走出去”献计献策。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全方位了解中国,中国也更加重视海外的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建立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并加以扶持引导,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更大进展。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为我国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6更新 | 497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2(天津专用)
6 . 陶韵传千年,瓷路行万里。数百年前,产自阿拉伯地区的矿物颜料苏麻离青被带到中国,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大胆创新,将其与陶瓷相结合,晕染出惊艳世界的元青花。如今,科技赋能助力陶瓷制造,由景德镇始发的“中欧班列”续写丝路精神。这体现了(       
①守正创新,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交融       ②胸怀天下,开放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③以文化赋能经济,以经济活化文化       ④弘扬文化精粹,彰显民族创新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是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所创造的,生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创新历程,也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所有民营企业奋发向前、敢拼敢闯的集体写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扬“四千”精神需要民营企业家们(       
A.赓续改革精神,积蓄强劲动能,为企业发展营建新的平台
B.遵守法律底线,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
C.经济文化交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D.释放创业潜能,充满创新创业活力,谱写新的创业史
8 . 从故宫文创口红被海外消费者抢购到以三星堆文创、敦煌文创等为代表的博物馆周边产品海外热销,这些国潮产品助推中华文化走向国际。由此可见(     
A.经济与文化是相互决定的
B.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C.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
D.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3-05-13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政治试题(二)
9 . 扶贫者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既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A.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2022-04-23更新 | 37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政治统练试题
10 .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如:一些地方通过建立村史馆、编辑整理村史村志等,塑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一些地方深入阐发乡土文化中团结友爱、扶危济困等优良品德,发挥其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的功能;一些地方积极培育和发挥新乡贤(注:心系乡土有公益心的社会贤达,一般包括乡籍的经济能人、社会名流和文化名人)的作用,强化新乡贤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增加文化基础设施,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B.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促进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C.提炼乡土文化基因,用文化铸魂助力乡村振兴
D.乡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