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1 . 古代孟母三迁,当今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重视文化公园、文化走廊、文化橱窗建设。两者相隔千年,背后却蕴含着相同的道理,这就是(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建设推动着经济建设
C.文化环境对人的素质有重要影响
D.人的文化素养在教育活动中养成
2021-01-09更新 | 3703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2022年是壬寅虎年。虎俗称“老虎”,有“百兽之王”之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自古被视为象征勇气、力量以及财富的瑞兽,也被视为扶正镇邪的保护神。人类赋予虎“勇猛”“威仪”等气质,于是古人崇虎、尊虎、爱虎,并将虎列入“十二生肖”,将其倾注于衣食住行等诸多生活元素之中。材料主要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②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积极作用
③人们的文化素养要通过社会生活来培养
④文化能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15更新 | 1251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考政治试题
3 . 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019-06-08更新 | 5661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高考政治试卷
4 . “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①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②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11更新 | 3456次组卷 | 80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云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0·浙江·高考真题
5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周期性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利用文字、语言图片、影像等媒介形式传播英雄事迹和精神,民众在视觉和听觉的震撼中、真善美的体悟中产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接受健康文化影响的过程往往是被动的
③价值观是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④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0-07-11更新 | 2228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扫描》专题09 文化与生活精讲
2022·河北·模拟预测
6 . 2021年9月,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全新情景党课《青春之中国》,在展厅内为参观者沉浸式讲述李大钊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后,为工人农民宣传先进思想的故事。中共一大纪念馆还将陆续推出系列情景党课,挖掘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有重大意义的场景、故事,让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永放光芒。这体现了(       
①先进思想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建党精神
③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
④党的初心使命对人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6-03更新 | 47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预测卷(三)
7 . 2022年7月,宁夏依托本地红色资源,以感恩领袖关怀、追忆革命先烈、体验历史场景、了解革命建设故事为内容,将革命传统教育、国防知识教育等贯穿研学活动全过程,开展了看革命旧址、观红色遗迹、走红军小道、唱革命歌曲、诵革命诗词,以及体验红军粉制作活动。组织该系列活动有利于(     
①发挥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
②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
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社会主义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展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记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1-24更新 | 421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2023届宜川县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政治试题
8 . “天宫课堂”来了!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担任“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作为国家重要的太空实验室,太空科普课给空间站赋予了新的意义,不仅锻炼了青少年的独创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而且激发了青少年热爱航天事业、献身航天事业的热情和斗志。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17更新 | 44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商城县观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些年来,随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越打越牢、效果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也水涨船高。城里人盼着能从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村里人则梦想故乡的小路上也能感受到阳春白雪的芬芳。但在部分地区,农村的“空心化”造成了乡村文化的“荒芜化”,而乡村文化的“荒芜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这些地方农村的“空心化”。乡村文化供需不平衡是影响乡村振兴成效的一个重要短板。在不少地方,乡村文化需求一直很旺盛,但乡村文化供给却长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城市相比,乡村文化产业的基础还较薄弱,存在市场投入较大、回报周期较长等问题。

乡村文化资源是一座富矿,乡村文化市场是一个旺铺。治理乡村文化的“水土流失”,做好了不仅能收获村里人的“芳心”,更能吸引城里人的目光。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印发工作方案,在2023年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以“四季村晚”“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等文化展示活动为引导,带动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村晚”等活动的显著特征是时代性强、乡土味浓、人情味重——时间线贯穿二十四节气,地点主要在村里头和家门口,主人公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咱们屯里的人”,展现的都是新时代各地农村的新气象和广大农民的新风貌。


(1)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治理乡村文化“水土流失”。
(3)为加大2023年“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宣传力度,请你写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围绕主题,言简意赅,每条标语限15字以内。
2023-04-12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实现载人往返,标志着第一步战略完成。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突破了两者的对接技术;2017年4月,突破了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关键技术,工程第二步圆满收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30年来,中国人在太空越走越远,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到了渐进性与突破性的统一。未来五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对无止境的宇宙探索来说,建成空间站也只是未来征程中的一个起点,融合了梦想和实干、凝结了奋起和荣耀、积聚着创新和坚守的中国航天事业,将迎着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远大目标,向着星辰大海的更远更深处不断进发。


(1)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到了渐进性与突破性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湖北省某航天科普研学基地拟以“筑航天梦,圆太空行”为主题举行系列研学活动,请你设计两个活动项目,并列出活动内容。
2022-04-23更新 | 4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政治考前信息必刷卷(人教新高考)必刷卷0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