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典籍作舟,畅游华夏文明之河”。央视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为陪伴中国人民牛年新春的一场文化盛宴。节目组选取了享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美誉的《尚书》作为开场,讲述了以伏生为代表的“护书人”传承、守护《尚书》的流转故事和以“大禹治水定九州”“牧野之战”为代表的书中故事。节目组突破了电视文艺的传统形态,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创新节目形态,分别展开戏剧演绎和专家解读。同时,结合环幕投屏、AR、新媒体平台等技术的应用,在屏幕上生动展现了《尚书》的巨大魅力,实现了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拉近了古代典籍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

节目组还将陆续把《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和《史记》等经典名篇搬上荧幕,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借正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1)《典籍里的中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021-05-28更新 | 248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文综政治试题(八)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些年来,随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持续推进,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越打越牢、效果越来越好。与此同时,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也水涨船高。城里人盼着能从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村里人则梦想故乡的小路上也能感受到阳春白雪的芬芳。但在部分地区,农村的“空心化”造成了乡村文化的“荒芜化”,而乡村文化的“荒芜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这些地方农村的“空心化”。乡村文化供需不平衡是影响乡村振兴成效的一个重要短板。在不少地方,乡村文化需求一直很旺盛,但乡村文化供给却长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城市相比,乡村文化产业的基础还较薄弱,存在市场投入较大、回报周期较长等问题。

乡村文化资源是一座富矿,乡村文化市场是一个旺铺。治理乡村文化的“水土流失”,做好了不仅能收获村里人的“芳心”,更能吸引城里人的目光。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印发工作方案,在2023年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以“四季村晚”“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等文化展示活动为引导,带动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村晚”等活动的显著特征是时代性强、乡土味浓、人情味重——时间线贯穿二十四节气,地点主要在村里头和家门口,主人公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咱们屯里的人”,展现的都是新时代各地农村的新气象和广大农民的新风貌。


(1)举办“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治理乡村文化“水土流失”。
(3)为加大2023年“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宣传力度,请你写两条宣传标语。
要求:围绕主题,言简意赅,每条标语限15字以内。
2023-04-12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