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①是因为劳动融入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②有利于让学生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
③旨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竞争
④对于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决定性意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4-24更新 | 65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是运用电视媒体、采取形象化方法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生动而又深入地展现了新时代与中华文明历史的同根同源与一脉相承,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和精神相通。该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点赞的原因。
3 . 2014年,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大背景下,《开学第一课》第一次引入“家风”教育的元素,以“父母教会我”为主题,旨在通过以父母为榜样的代际教育,在两代人中间表达和传承“孝心、礼仪”等中华传统美德和仁爱、自强的美好品格,对青少年进行“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活动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与行为方式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4 .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将人工智能专业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首批建设资格。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文化生活意义是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重视科技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文化硬实力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重视发展科技,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国梦
④文化影响人,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4-12更新 | 201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运城市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4月)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发挥积极主动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2019-11-29更新 | 82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
7 .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2)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
8 . 2020年11月,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该剧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为原型,从多个维度全面反映了湖南精准扶贫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画卷,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这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④自觉接受文化的熏陶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19年,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倡议: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能不能通过一部电影,表达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宁浩等导演最先响应此项倡议。他们多次商讨,确定关键词“变化、空间和小人物”后,陆续到农村完成采风和素材的积累工作。

宁浩组:选择了自家亲戚的故事作为创作支点,恰逢疫情,只能从医院撤离,制作新道具,在一个走廊上拍完了所有关于医院的镜头

徐峥组:走访杭州乡村,“感觉到了丹麦”

邓超组:跑西北,发现传说中的黄土高坡找不到了,“全部变成了绿洲”

影片上映一周,票房破17亿,再次证明了“导演拼盘”电影的市场需求,重焕电影业生机。观众好评如潮,感受到了浓浓的正能量,感慨中国五大地域发生的变化,感动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普通的事迹,更有观众成为家乡建设者。从命题作文到优秀范文,《我和我的家乡》交出了精彩的答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能实现从命题作文到优秀范文的原因。
(2)联系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和我的家乡》对观众的影响。
(3)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每个炎黄子孙对华夏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认同。请你写出两句体现家国情怀的名言或诗句。
2014·江苏·一模

10 . 材料一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材料二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班级打算以此次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1)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
(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活动拟定两个具体的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