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域外民族开展文化交流。巍巍大汉,使者张骞在漫卷黄沙中拱卫疆土,在丝路驼铃中通达西域,在流沙坠简中传承文脉;隋唐盛世,僧人玄奘西行求法,往返17年,带回佛教经典600多部,“度化众生”、为我所用……

新时代,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世界上多姿多彩的不同文明相互成就。我们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不断彰显着“不同”与“大同”的辩证智慧。

材料二   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从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到中国救援队在土耳其地震灾区守护生的希望,再到协助多国公民从也门、苏丹等动荡地区撤离……秉承“弘义融利”义利观,中国同国际社会合力应对各类突发挑战:胸怀为人类谋进步的光荣梦想,脚踏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吸吮绵延不断的文明养分。中华民族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民族携手,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材料三   刘先生与肖女士原系夫妻关系,二人1981年登记结婚,后通过拆迁获得房屋一套并登记在肖女士名下。2017年9月,双方诉讼离婚,法院判决房屋归刘先生所有。离婚后,肖女士一直借故拖延办理过户手续。2019年6月,刘先生得知肖女士已以32万元(该房产市场评估值为55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屋售予孙某,并办理过户手续。后刘先生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至其名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释我们为何能彰显“不同”与“大同”的辩证智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你对“命运与共,大道不孤”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判断法院是否支持刘先生的诉讼请求并说明理由。
2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推进“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把2024年春晚大舞台作为媒体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持续提升节目超高清视音频的制作质量,不断深化全媒体广泛传播,为中华儿女带来耳目一新的沉浸式视听享受,奉献美好丰盛、科技感十足的春晚“年夜饭”,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外国观众的共鸣。由此可见(     
①文化建设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指导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科技赋能文化,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④要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3-20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九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材料一   国际学术界曾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但是给文明建立标准,不是拿着产生于国外材料的标准清单去“照单抓药”,而是在具体研究中总结提炼其“共性特征”。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国学者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历史文献和古史传说为参考,利用百年考古获得的极为丰富的考古材料,揭示出中华文明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有独特的发展道路,概括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1)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材料二   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来看,对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探源和阐释是一个较为艰深且复杂的问题,既要观照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融合,更要审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历史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活化历史场景、找到了“何以中国”的密码,让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探源成果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2024-03-1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佩佩教育·2024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0月高三联考卷(思想政治试题)

4 .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主体建筑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把“如意”的S曲线揉入跳台赛道剖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形成了对冬奥赛事独到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种表达(       

A.具有继承性,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B.具有创新性,体现创新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C.具有民族性,以中国“如意”赋予世界美好祝愿
D.具有独特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5 . 2024年1月,“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开幕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该展览分“包容之美”“东西相通”两个单元,荟萃了伊朗多家博物馆收藏的216件文物。建筑、雕塑、玻璃、金属、绘画等各类文物,展示了古代波斯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留下的辉煌壮美的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说法符合本次展览的主旨的是(     
①展示璀璨文明,倡导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推动博采众长,描绘中外文明互动图景
③展示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④共享文化成果,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泰戈尔赋诗梅兰芳:“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 他用毛笔将诗写在一柄纨扇上还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大家听。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公约数”
②把突出文化公共性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③把握文化的相通性有助于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④坚持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4-03-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12月12日,“百名作家进百校”海南行活动在海口启动。其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黄亚洲走进海南某大学,以《从文学看党史》为题开展专题讲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程韬光走进海口市某中学,开展《垂辉映千春——唐诗精神的当代意义》专题讲座。举办该活动(     
①发挥了文化育人功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创新了文化传播载体,提升优秀文化影响力
③能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④展现了文化多样性,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交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这一论断(     
①为中国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
②有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③说明了坚定文化主体性能引领世界文化风尚
④彰显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9 . 12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迪丽热巴在《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中跳新疆舞的视频,这段分享,不仅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新疆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从中可见,这一做法(     )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加强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接,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④能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热“出圈”。主创团队进行大量调查研究,成功以诗人之名、诗歌之美再现气象万千的大唐盛世,与观众形成广泛共鸣。“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长安三万里》的成功说明(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传承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作需要立足社会实践
④文化事业发展要注重社会效应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