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5 道试题
1 . 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的决议。当今世界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在春节发表贺词,向中国及所有庆祝春节(农历新年)的各国人民致以节日问候和祝福。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     
①体现在传播交流中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②体现联合国尊重中华传统习俗,倡导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
③表明世界各国人民都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价值
④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和具体内涵可以因时而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3年9月26日至28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儒家思想的源头——山东曲阜尼山举行。儒家思想中“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推己及人”的伦理观、“协和万邦”的治理观,为中华文明传承延续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各民族和谐共存、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有益启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智慧、贡献,应尊重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这说明(     
①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②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才能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随时代变化而丰富
④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学生们搜集到以下与龙有关的内容:
关于龙的形象,变幻多彩。服饰上有龙腾祥云,建筑中有九龙回音,民俗活动有端午龙舟,馆藏文物有鎏金走龙。
关于龙的歌曲,脍炙人口。“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山坡……”
关于龙的成语,融入生活。开会说话、撰写公文,我们要画龙点睛;追赶新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发扬龙马精神。
这些关于龙的文化现象(     
①是对龙的客观形象的创造性表达
②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④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云冈石窟是展现中华文化的艺术宝库,西域的绚烂旷达、北疆的雄浑豪放、中原的优雅细腻,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貌在此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石刻艺术:云冈石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既有来自西方的占希腊式柱身、仿罗马柱石雕,也有高鼻深目、须发卷曲的胡人形象、还有西域服饰文化的痕迹,见证了不同文明的对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包容性                 ②文化在互学互鉴中日益趋同
③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④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应该(     
①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全盘西化,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增强自信,坚信本民族文化是最优秀的
④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合格考)试卷
6 . 动画电影《金色面具英雄》讲述了三星堆古城守将之女离弦带着父亲的临终嘱托和三星堆金色面具,与来自几大世界文明发源地的少年英雄共同战胜邪恶、保卫和平的故事。影片以现代电影手法复活历史文化遗产,创造了生动可爱的动画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华文化魅力。该影片成功上演(       
①表明科技创新是促进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②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注重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以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④独具特色的三星堆文化得到了世界各民族的广泛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①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③是教育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精神特质与精神风貌
④是教育界应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为教育强国建设筑牢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多一点粮食不怕,若少一点粮食,你试试看……”,这种情怀激励他孜孜不倦,忘我探索。这说明(       
①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日常的实际行动中
③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爱国主义是鼓舞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源于文明冲突,而文明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2023年9月,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展现了当代中国平等、对话、包容、互鉴的文明观。近年来,我国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内容不断丰富,方式推陈出新,武术、文物、非遗等很多传统文化在海外广泛传播;中外电影产业合作交流正在影视作品制作、发行、推广等多个领域展开;网络影视、游戏等方面的相互“取经”也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百姓认可的优秀影视和游戏作品……可以看到,当代中国的文化交流是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了智慧与力量。

材料二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当代中国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汇聚智慧与力量的。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以内。
2024-01-0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政治试卷
10 . 近年来,沿黄河各省区通过“文物+科技”“文物+旅游”等方式,以更丰富的全新姿态守护黄河两岸的文化遗产,续写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黄河故事”。守护黄河两岸文化遗产是基于(       
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文物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证
③“文物+科技”的保护方式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④作为“活”着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08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株洲市高考一模政治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