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2020年我国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我国坚持走开发式扶贫道路,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奋劳动、艰苦奋斗,改变贫穷命运,共建美好家园;帮助贫困地区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文化习俗等方面分析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对接市场需求,发展致富产业,加强对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在甘肃省贫困县,人们利用当地的特色佳肴牛肉拉面助力脱贫;在贵州省铜仁市,政府与企业合作发展旅游业,促使当地农民增收;在山西省北山晕村,古村小镇打起“影视基地+旅游”牌,乡亲们纷纷凭借“群众演员”一职寻求额外收入。

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极大丰富了人类反贫困理论,为国际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中国脱贫经验和脱贫故事开始走向世界。要把中国脱贫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要求讲清楚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民族文化、历史使命,阐释好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让世界读懂中国脱贫奇迹的“密码”;要求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采用国际化叙事方式,尊重不同国家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寻找中外文化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让中国声音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形式,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让当代中国更具魅力。


(1)“开发式扶贫道路发挥了意识对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把中国脱贫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
(3)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坚持物质脱贫,也要坚持文化脱贫。请你为解决偏远农村文化贫困问题提两条建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让城市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让历史“活”起来。

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来说,守护不仅意味着原汁原味保护,更要融入现代生活,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福州市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为目标,在全市启动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打造反映资源禀赋、文化特征、地域特色、文脉传承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在尊重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完善街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街区整体活力。每逢传统节日,举办一系列民俗展示、体验活动,延续街区原有的使用功能,传承了街区所包含的文化血脉与精神。

让历史“活”起来,需要活化利用而不是呆板死守。保护历史文化,并不是将古迹封存,放在玻璃橱窗里,而是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会功能衔接,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比如近些年,杭州市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古建筑增添了城市发展转型的新印记。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城市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3)请就如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出三条建议。
2022-03-0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包含顶效镇)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为“探寻民族艺术的宝库”,“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从法国巴黎归国,带领一群年轻人白手起家,用双手和简陋的工具,清理出几百年来堆积在300多个洞窟里的积沙,修建了上千米的围墙。“敦煌艺术导师”段文杰把一生奉献给了莫高窟,直到生命最后时刻,还清晰地呼唤“敦煌,敦煌”。因为信奉“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扎根敦煌50余年,带领团队开展数字化探索,建成数字展示中心,成功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中英文版,实现了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全球访问量已超过700万人次,让更多风“看见敦煌”。70多年来,几代敦煌人“身在苦中不知苦”,用一生心血接力守护敦煌艺术,使历经磨难的千年莫高又增增生辉,成为旅游圣地、世界遗产保款“极具意义的典范”。2020年1月,中央宣传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措模”称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做好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的文化价值。
(2)“此生不悔入沙海”。结合材料,分析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3)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请就此提出两条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也是文化、友谊之路

材料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价值理念,彰显中华文化独有的精神和魅力,展现中国开放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追求,更是契合沿线国家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需求。

材料二:我们不仅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还重视外国文化“走进来”。在与非洲国家的文化交流中,中国坚持中非“共兴思想”,支持非洲国家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等联盟,共建中非媒体合作网络,推动中非互设文化中心。此外,中国还实施50个文体旅游项目,举办文化节等活动,把非洲文化引入中国。历史告诉我们,那些没有民族个性和特色、照抄照搬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不管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还是外国文化“走进来”,我们都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将非洲文化引入中国需要注意的问题。
(3)请为青年学生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提两条具体建议。
2019-09-26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7月15日,位于广西崇左境内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左江花山岩画由生活在左江沿岸的壮族先民路越人在陡峭崖壁的高处绘制,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岩画记录了当时的祭祀场景,描述了骆越族群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面貌,场面宏大,动感强烈,震撼人心。从其独特的景观构成模式、岩画图像表达系统、罕见的作画位置、巨大的画幅规模来看,无疑是世界岩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申遗成功,广西收获了一张“世界名片”,对于打响花山品牌,扩大广西民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广西崇左市政府抓住花山申遗的契机,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切实加强遗产区的环境整治,保护好文化遗产,同时依托自身地理优势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做好文化旅游发展大文章。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述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对当地的意义。
(2)结合材料,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你对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理解。
(3)请你就如何保护好家乡的文化遗产提两条建议。
2017-05-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都匀一中高二下学期半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