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5 道试题
1 . 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你怎么看?阅读下面漫画,我们对这一“PK”的立场是(  )

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摒弃外来文化
②中外文化交流应不分主次、相互借鉴
③在交流中应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近年来,全球品牌应用“中国元素”之风愈演愈烈。路易威登、香奈儿等许多品牌设计师频频在织锦刺绣、写意泼墨、云龙图腾、青花瓷等中国文化元素中需求灵感,各种典型的中国人物或动物形象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被运用到好莱坞电影中……这给我国企业品牌设计的文化启示是(        
①大量吸纳他国文化元素,消除我国与他国的文化差异
②尊重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调适企业品牌设计审美取向
③理解、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加以创新应用
④强化文化交流,以他国文化元素为品牌设计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3-18更新 | 510次组卷 | 48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这彰显出(     
①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可以使其更具魅力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2-22更新 | 296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B)
4 .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 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24更新 | 64次组卷 | 8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9-10高三·湖南·阶段练习
5 . “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句话说明(  )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8-31更新 | 182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补考政治试题
6 . 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为实现共同繁荣的世界注入强劲动力。共建“一带一路”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硕果累累的原因是(       
①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共建“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 
②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共建“一带一路”是一条繁荣之路 
③交流互鉴、文化趋同,共建“一带一路”是一条文明之路
④科技引领、理念变革,共建“一带一路”是一条创新之路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022-08-15更新 | 24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在历史长河中,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不同艺术特征的文化并行发展,形成了南北文化各自的艺术风格。正如北方民歌产生了《诗》的现实主义,南方的神话产生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一样。可见,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②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③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绝不相同
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04更新 | 327次组卷 | 3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中国和意大利在丝绸之路的两端相映成辉。为庆祝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透过多样化的视角对比了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从书写用的文字,到国家历法;从文明图腾,到融汇中西文化的艺术品;从戏台上的歌剧和秦腔,到长安诗和罗马画……讲述了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故事。这部纪录片蕴含的文化价值体现在(     
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文化传播与民心相通
②跨越时空展示了中西文明的交融,有助于丝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是中国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
④引起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尊重与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4-18更新 | 596次组卷 | 64卷引用:江西省赣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1年9月22日各地中秋节庆典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月饼等特色食品摊前排起了长队,各类民俗表演更是吸引了不少群众,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表演。这说明(   
A.民族节日全面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B.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D.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022-01-17更新 | 50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学考)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6周年。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6年来,正是“一带一路”这种平等性、开放性、普惠性的特质,为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赋予新的时代风格,使东西方文化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