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14日,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文明互鉴   文明共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旨在传播最新、最美、最好北京,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为“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营造良好氛围。来自美国、意大利、希腊、埃及、土耳其等60余个“一带一路”国家百余名国际媒体高管和“一带一路”记者组织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举办此论坛(     
①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加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接,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③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④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

当我们在一幅画前驻足、当我们在一支旋律中沉思、当我们越过语言的藩篱在一部小说里与遥远的灵魂相遇,那时文化艺术的创造者来自哪片土地、说着哪一种语言,都不再是彼此理解的障碍。那一刻,我们确知,人类的观念、情感可以越过地域、民族、文化的区隔而彼此相连。这种交流将推动人类在极速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领会人类共同的命运,领会中国的道路、方案和智慧可以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选择。

文艺是“世界的名片”,其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流浪地球》《三体人世间》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扬帆出海、破圈传播,它以艺术的方式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既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向各国人民展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沟通交流。


(1)构建中国话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具备天下情怀和人类视野。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推动中华优秀文艺作品扬帆出海的积极意义。
3 . 2023年9月23日晚,在悠扬的旋律中,中国民族舞剧《花木兰》在美国波士顿博赫中心王安剧院惊艳亮相,50余名演员用雄浑壮美的舞姿,向海外观众传递独特的东方气韵。平均每10分钟,全场爆发一次掌声!这是《花木兰》在美国的首场演出,圈粉不少海外观众。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实现综合创新
②中华民族舞剧获得海外观众的认同
③中国在文化交往中保持着开放心态
④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增强了其影响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柘荣剪纸始于唐、盛于清,随中原士庶南徙而流入,保留了中原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的特点,剪纸外形随意挺劲,质朴粗犷,布局轻松写意。在后期发展中,柘荣剪纸受南方剪纸风格影响,细节处理上更显严谨、秀丽,由此形成了兼具粗犷随性之外形、细腻柔美之细节的独特艺术魅力。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     
①勇于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成果
②在交流交融中丰富和发展
③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具有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14更新 | 29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江西专版)02
5 .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为世界人民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它以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的交融与共生,舒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秉持“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理念,以国风之美感染国内外观众。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因交流而精彩,因交融而丰富             
②主创团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数字技术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             
④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深厚的底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亚运会为媒,杭州敞开热情怀抱,向世界呈现绿色亚运、科技亚运之美,展示各方携手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亚运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一个重要标志。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其余均为旧馆改造提升而来,既节约了办赛成本,又有利于赛后惠及百姓。

(1)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能加深我们对实践知识的理解。结合材料,谈谈对实践的理解。

[和合文化震撼心灵]

亚运会开幕式通过地屏、立体透视网幕的配合,加上裸眼3D、AR+AI等先进技术,将一系列体现浙江人文、历史和发展的元素“搬”到舞台之上。杭州亚运会开幕恰逢中国传统节气秋分,当这场盛大的活动与传统的中华文化相连,一种绵长且深厚的文化力量在舞台上展现。从宋韵与芭蕾共舞、音乐剧与越剧同歌中,观众读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包容。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阐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对举办其他文体活动的启示。

[数字点火创意十足]

本届亚运会的开幕式打造了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首次将实物烟花改为数字烟花。

为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点火仪式,导演团队翻阅了历届奥运会、亚运会的大量案例,最终认为点火方式要回归体育的本体——强身健体,而这绝不是几个人或几群人的事,应是全民的事情。为了让更多人参与点火仪式,导演团队首创了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全民共同参与。开幕式当晚,上亿人次的线上数字火炬手的“小火苗”汇聚在钱塘江上,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的形象,和现场的火炬手走到火炬台前,共同点燃主火炬。

(3)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亚运会导演团队是如何通过创新思维打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的。
2024-02-06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六校稳派上进教育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江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殷殷嘱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切实把“千年瓷都”舰丽的名片擦得更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厚植优势。在大抓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上高质量建设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更好地把文物古迹“留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下去”,切实守护好文化根脉。

扬优成势。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上,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让千年陶瓷文化再展风采。


扩大声势。在持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上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力实施“景德镇三宝蓬国际青年交流基地”等重点项目,着力将景德镇建设成为国家文化交流客厅。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江西如何切实将“千年瓷都”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22-23高二下·全国·期末
8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唯美的唐诗与雄浑的交响乐“奇妙”融合,2023年11月10日晚,一场跨越古今、融汇中西的视听盛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中美顶尖乐团奏响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之声。当“李白”遇见“贝多芬”,这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互动,更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心灵共鸣。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用音符交流情感,坚持文化对话走深走实
B.用艺术推动东西文明互鉴,打造文明共同体
C.坚持“洋为中用”,增强对西方文明的认同
D.推动中西文化跨越时空,实现交流互鉴
9 .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与上述主张相符的是(       
①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实现同步发展               ②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③拓展政治安全合作,维护和平安宁               ④加强政党交流融合,共行天下大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云冈石窟是展现中华文化的艺术宝库,西域的绚烂旷达、北疆的雄浑豪放、中原的优雅细腻,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貌在此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石刻艺术:云冈石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既有来自西方的占希腊式柱身、仿罗马柱石雕,也有高鼻深目、须发卷曲的胡人形象、还有西域服饰文化的痕迹,见证了不同文明的对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包容性                 ②文化在互学互鉴中日益趋同
③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④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